第3版:政教专刊

杨泽:妈妈推我上大学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实习记者 王雅妮

杨泽的大学梦又等了一年。

这一年,在病床上,在与辅导员王婷的微信谈话中,在学校的官网上,在与高中同学张宸睿的交流中,杨泽努力着去体会大学校园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真实的大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时候浑身疼痛,疼痛过后,他会拿起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看,然后泯然一笑,须不知自己已经是一名准大学生了。

1997年,杨泽出生在临县招贤镇立新庄村,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脊膜膨出,这种病就是临床医学常见的小儿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随后又先后被确诊为脊髓栓系统综合症、椎管内囊肿术后复发伴脊髓空洞,这些病都需要手术治疗,二十多年来,杨泽先后经历过5次脊髓神经松解术手术,因病辍学4年!

即便如此,杨泽仍旧没有放弃,凭借顽强的斗志,在2022年7月18日收到了山西省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日晚上10点半,已经26岁的杨泽接到了来自山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的电话,电话通知自己被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预录取,需次日去学校签订免费医学本科定向生协议。

杨泽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那一刻,悬着的心放下来的还有杨泽的母亲薛锦龙。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薛锦龙似乎比儿子更急切想去学校报道。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薛锦龙的心和儿子杨泽的心一样早已飞到了山西中医药大学。

与其说薛锦龙是在分享儿子的幸福,不如说他是担心儿子,担心儿子杨泽接下来五年的大学生活该怎么度过?

(一)

更大的担忧还是出现了。

2022年9月底,本该去学校去报道,但是身体却出现了突发情况,杨泽不得已休学在家。“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学校,可是身体又出现了问题。”杨泽的痛苦除了他自己清楚,母亲薛锦龙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杨泽比同龄人早一年上小学,后来担心他年龄小,跟不上,我就让他留了一级。”薛锦龙介绍,杨泽刚开始在村里的学校上学,一大家子照应起来也比较方便。后来村里的学校撤并,只好转到邻村学校。转校后,杨泽开始了艰难的住校生活。

那段时间,杨泽每半个月回一次家。“孩子本来就年龄不大,再加上身体有病,和别的孩子不能比。”薛锦龙虽然不能陪杨泽住校,但心却每天牵着杨泽。“家里距离学校二十多公里的样子。有一年冬天下雪,山险路滑,二十公里的路杨泽硬是走了整整三个小时。”母亲每每谈起这段往事,杨泽脸上却显得从容自在。对于杨泽来说,那段日子反而是自己学生生涯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

2006年,杨泽的父亲在煤矿打工时发生意外,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为了方便母亲去照顾父亲,杨泽随父母再次转校。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殊不知,命运再一次向这个家庭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那是在2008年,杨泽已经是五年级学生。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走路很吃力,父母觉得不对劲,随即带他去山西省人民医院检查。那一次,诊断结果是脊髓栓系统综合征,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手术后,杨泽只能选择休学。薛锦龙和丈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坚持带着杨泽练习走路。“那会就怕他站不起来,走不了路。”薛锦龙决心一定要把杨泽送回学校。

在农村,遭遇一场大病哪里还顾得上考虑上学的事情。但薛锦龙坚决要求杨泽坚持学业。亲朋好友上门劝说:“就让家里养着吧,可别再折腾了!”村里人也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看这娃能念成块什么料!”

(二)

这娃到底能成为什么料!

杨泽性格随母亲,要强。小的时候还不懂得要去上学,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杨泽心里始终觉得,病魔的困难不算什么,再难也要去上学。

2012年,休学三年的杨泽由于病情恶化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被诊断为栓管内囊肿术后复发伴脊髓空洞,需要进行第四次手术。术后,杨泽整整一周滴水未进,只要轻轻一动便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在出院后的好几个月里,他每天必须以趴姿状态才能缓解疼痛,就这样他心里想的仍然是赶紧好起来,站起来,想着有朝一日重回学校。

2013年病情好转后,杨泽随父母来到离石,在一所民办学校开始了初中学业生涯。这三年,杨泽是幸福的,因为三年间身体状态稳定,未见异常。在此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被老师和同学推选为班长。

2016年,杨泽顺利考进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吕梁市贺昌中学。本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没成想,2017年旧病再次复发。随后杨泽再次来到北京进行了第五次手术。那年秋季,杨泽不得已再次留级,重新返回高一年级的教室。

班上的同学知道杨泽的情况后,每天上下学轮流陪护着他。班主任马飞云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这样杨泽在病痛中完成着三年学业。高三那年,病情再一次复发,杨泽再次休学,2020年杨泽高中毕业,未能如愿考上大学。

那一年,杨泽已经24岁。和他同龄的同学们早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已经研究生毕业,还有的早几年就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一年,杨泽想过放弃。“因为年龄太大了,如果去复读能不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还是另一回事。考不上怎么办?”

杨泽硬着头皮再一次来到吕梁市贺昌中学选择复读。薛锦龙知道孩子的难处,选择了跟读。就这样,在吕梁市贺昌中学校园里,大家时常可以看到一位推着轮椅的中年妇女。熟悉杨泽的同学知道那是杨泽的母亲,不熟悉杨泽的人们都知道那是学校的保洁员。

2021年,因为病情一直反复,杨泽始终未能安心备考,高考再次失利。那一年,母亲陪他回到了老家,在临县一中复读。母亲再一次陪读,更加坚定了杨泽要上大学的决心。

2022年,杨泽第三次参加高考。高考那天,在吕梁追梦爱心协会的帮助下,临县招生办在考场为他提供了专门的出行通道,社会各界也伸出援助之手关心他鼓励他。这一次,杨泽不负众望,以超出二本线将近50分的成绩,成功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这所大学就是山西中医药大学。

(三)

王婷是杨泽去年的班级辅导员,两个人一直是微信、电话沟通,没能谋面。王婷的每一次鼓励成为了杨泽这次鼓起勇气走进大学校园的动力。在休学一年后,杨泽打算重返校园。9月1日,在亲戚朋友的陪同下,母亲薛锦龙推着杨泽来到了山西省中医药大学。这次母亲也留了下来,陪着他走完大学五年的路。

已过晌午,新的班级辅导员王泽没来得及去吃午饭就在学校大门口迎接杨泽。王泽一脸疲惫,这几天除了忙着新生入学的事情,就是为杨泽入学的事做准备,他已经连着好几天与同学们为杨泽精心收拾宿舍。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主要领导也专门来看杨泽。学校专门为杨泽和母亲薛锦龙准备了单间。一进门,红砂纸上一手好毛笔字写的标语“欢迎新同学”格外引人瞩目,书桌上学长们和大学生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鲜花和在书柜上贴的暖心留言贴让整个宿舍顿生温暖。

第一临床学院在暑假期间通过新生电子档案重点查阅各类情况,确定对有需要的同学实施帮扶政策。在了解到杨泽的情况后,学院分别从经济、学习生活、个人规划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实施暖心举措。第一临床学院为杨泽介绍了各种奖助政策,帮助他申请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并指导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为他提供学习上的帮扶。学院还将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观察员和年级辅导员等架构密切关注他的心理情况。

杨泽在踏进山西中医药大学大门的那一刻,他从车外瞟了一眼,心底暗暗发誓:“我要学中医救治自己,并成为一名医生救助他人。”

“山西中医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希望我能用知识的力量帮助自己和更多人。”杨泽说,按照培养计划,自己毕业后会前往镇级卫生院定向工作6年,做一名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

杨泽要感恩的人好多,除了母亲薛锦龙,还有山西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关心和关注他的吕梁市追梦爱心公益协会,离石区环卫工人林银连,以及又将准备开始照顾他上下课的高中同学、大三学长张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