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王枫叶:270天剪刻23米《清明上河图》

□ 闫小强 胡婧

每一个人物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每一个建筑棱角分明,惟妙惟肖。文水县剪刻纸非遗传承人王枫叶,历时270天,用心血和汗水,以坚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以二十三米长的剪刻纸的形式展示给世人,令世人惊叹。

王枫叶,剪刻纸非遗传承人,自幼热爱手工,从事剪刻纸艺术多年。自2018年以来,参与省展、市县区展多次,获奖数十次。其作品《四大菩萨》《释迦牟尼佛像》《龙腾盛世》《释迦牟尼佛灵山说法》等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

2021年,王枫叶更是勇敢挑战自己,用剪刀和刻刀再现《清明上河图》。

王枫叶说:“从2021年我就有了要创作出不同老一辈传统民俗作品的想法,剪出自己的风格,想挑战一下中国的十大名画,第一个就想到清明上河图。我剪的时候不参照网上人们已经创作出的作品,我是采用国画做我的底图。”

她说的国画就是由文水人梁秀嶷创作完成的《清明上河图》还原版。梁秀嶷,多年在北京从事建筑设计,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书画艺术,用近两年时间临绘了长19.7米,宽0.5米的《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不仅高度还原了张择端的原作,更是加入了自己对作品独到的理解。

《清明上河图》还原版作者梁秀嶷说:“我本来是想直接画,结果我对这幅画特别迷恋我就先研究一下它,正好赶上疫情,那个时候出门也不方便,正好就闭门在家画画。我前后花了一年多,一年多的时间不断有新的发现。”

梁秀嶷还原版《清明上河图》完成后,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梁秀嶷便寻求通过其他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文水剪刻纸非遗传承人王枫叶对这幅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咱们文水的王枫叶老师,她看到梁秀嶷的这幅画,她就跟我联系,能不能把这幅画剪下来,我说太好了,因为这幅画我当初还原以后,我就想通过其他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因为这本身就是对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一个继承跟发扬。

此次创刻《清明上河图》,刻画细致,画中八百余人,各种牲畜八十多匹,大小船只近三十艘,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有二十余件,各类桥梁也有近二十座。王枫叶巧妙地运用各种线条,借鉴绘画艺术原理,让剪纸版清明上河图更具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感,用各种线条的强弱视觉感受,表达各种物体的质感,剪刻细致入微,巧夺天工。

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块磨刀石,王枫叶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剪刻出了《清明上河图》。当作品完成之时,她已不知不觉用了近200枚刀片。

王枫叶说:“开始创作后,我上午用笔勾,下午把上午勾的剪出来,在剪的过程中,《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东西不了解,比如其中有一些招牌,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太清楚,我就从网上查掌上《清明上河图》。我一边结合国画的一些素材,一边结合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环境和实物的认识,确定需要阳刻还是阴刻,哪一部分是实刻还是虚刻。”

由于长期伏案剪刻,王枫叶的腰椎发生了病变,好多亲友相劝放弃剪纸保护身体,但王枫叶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王枫叶说:“在剪了五分之三的时候,出现了腰椎问题,就停了一段时间治疗腰椎,治好之后,人们都觉得我坚持不下来,没有这个毅力,我也差点放弃,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从今年正月开始又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把剩下的五分之二主图全部刻完。”

王枫叶的剪刻作品《清明上河图》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余辉博士和中国书画收藏协会会长闫振堂等众多专家的认可,谈起之后的剪纸之路,王枫叶也向笔者透露,会将张择端的另一幅画作《金明池争标图》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挑战。

文水县美术家协会主席胡向宇说:“我从小就知道这个《清明上河图》是咱们中国绘画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但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能够近距离的欣赏和了解这部作品还是从梁老师的还原本开始的,我原本以为梁老师只是进行了一个临摹,后来通过了解,通过交流才发现梁老师不单还原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且还增加了考究和研究在里面。后来我又得知王枫叶老师对梁老师的还原本进行了剪纸方面的展示,两个艺术家用不同的形式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诠释。作为文水美术家协会的负责人,我为文水有这两位艺术家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我预祝他们的作品能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们文水的美术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王枫叶创作之余,更想把中华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她走进了文水县知远中学的课堂,为学生们传授剪纸技艺。王枫叶说,她将这门非遗手艺传承下去,种子播撒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民间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痴爱民间民俗文化的人士能够创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蕴、包含创新精神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