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红色文化在中职教学中普及的研究

□ 闫卫星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工作者要坚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其充分融入中职教学,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中职教育中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榜样人物,可以把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奉献精神、爱民情怀、勇于牺牲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先进事迹讲给学生听,或通过播放纪录片和相关视频,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各种思想鱼龙混杂,中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让他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精神力量,记住烈士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正确的奋斗方向,无数先烈们的牺牲奋斗换来了今天富强的新中国,形成了种种革命精神,成为现代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新时代的青年对先辈们所受的苦难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因此,要将红色文化安排在中职教育中,结合中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普遍缺少像在战争年代那样的磨炼。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红色文化中随处可见。把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的英雄事迹,在中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对他们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巨大帮助,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教育者应按照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深受学生喜爱的更为科学生动的教育方法。

二、中职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途径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但在对学生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相对单调,缺乏创新,内容抽象枯燥,导致教育效果下降。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引导,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也离不开学校课程教育。在新时代,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以受教育者为主,教育者为辅,分析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教育的路径。我们不仅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育,更要不失时机地增强其教育的有效性。红色文化与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一)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教育是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也是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教师队伍的红色文化知识水平必须提高,就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红色文化教育与老师的红色文化专业素养和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可以培养一批红色文化爱好者、研究人员、教师,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使学生接受专业的红色教育,相应的,也可通过相关实践提升教师的能力,如利用七一、十一等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参观红色展馆等。

(二)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当地的红色文化是学校师生熟知的,且有方便的教育资源,这就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方山县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方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贺龙中学纪念馆、张叔平故居、离东县委遗址、李来平红色庭院等。学校要围绕类似这样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资源内容开展教育,组织师生进行社会实践,参观红色遗址,也可让学生担当志愿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悟、践行红色文化,既巩固了所学知识,也锻炼了胆量,扩展了视野。此外,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革命家为同学们讲解历史故事与先进事迹,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自发的向往和认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

信息化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其引领作用。一方面,学校可以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不仅限于图片、文物的静态展示,还可以通过新的多媒体手段结合科技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生动的展示。建立学校相关视频专题、公众号信息,建立多媒体新闻应用平台。校园广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享红色文化,不仅提高学生的解说能力,也促进红色文化的校园宣传,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通过演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角色上来,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红色文化,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表演”过程中更容易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更能够震撼学生内心,获得精神洗礼。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学生来说,用生动具体的红色文化形象进行教育,以榜样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效果更好,作用更佳。也可以制定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制度,将红色教育实践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促使学生重视。例如,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重走红色遗址路等,增强学生思想共鸣。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播是每位教育者的工作,并不只是思政课老师的工作,因此还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但这种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保持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也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不能生搬硬套,要自然的将相关知识融入进去。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巧妙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五)加强校园红色阵地建设,丰富第二课堂

开辟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广场,根据历史情景设计标志,鼓励学生创建红色讲坛,创作红色话剧等,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研究学习的平台。另外,还可以创建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展馆、活动场所等,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建立师生交流渠道,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组织一些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活动,例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

在职业中学日趋重要的当代,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在提高中学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教育。总之,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落实红色教育工作,学校要努力寻找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保障机制,更好地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影响力,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理解,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方山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