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康桂芳
“这一次我们带来的包包、胸针等交绫配饰系列一共20种展品,意外收获得到了00后的青睐,真得太高兴了。”已经连续六次参加文博会的张姣丽难掩激动的心情。10月20日,第六届文博会开幕第二日,吕梁主展馆区交城堆绫的展位前,张姣丽身穿马面裙,以身示范,戴上自己家的配饰,把自己当做代言人宣传堆绫艺术。
堆绫脱胎于唐代堆锦艺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交城县特有的地域性传统工艺。堆绫也叫堆花、堆锦,它是将绫罗绸缎通过艺术手段堆绣,形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品。2017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这样一幅作品需要经过画、剪、刻、剔、挑、编、割、刮、缝、贴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你们想体验可以来交城工作室体验参观。”张姣丽正在认真地为身边的游客讲解,来自晋城的00后女孩李洪敏被眼前的一个个精美的胸针所吸引,“马面裙配以这样精美的首饰和包包还挺有味道!”李洪敏一边听着解说一边拿起手机添加微信。
张姣丽作为交城堆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对堆绫艺术有独特深情。相比往届参展,她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一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展品的年轻人多了。”她笑着说,“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往往是展会结束后订单就来了,第四届文博会订单达到十几万元。”
山西文博会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从第一届参展到第六届,我们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制作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艺。”在继承家族非遗技艺的同时,张姣丽一直思索该如何将“高高在上”的堆绫分享到日常生活中,将堆绫推向时代潮流。
近年来,张姣丽在产品设计上做文章,将传统题材逐渐缩减,设计图案从仕女人物、博古什物、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佛菩萨等到如今将堆绫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设计制作了堆绫帽饰、包饰以及国风胸针、胸花等,创新类的元素越来越多,传统与现代,潮流与艺术相结合,市场消费群体从50后延伸到了00后。
“这一届我们预期突破30万订单。”张姣丽信心十足地说,“这次文博会我有了新的想法,下一步将陆续推出一些新的能随身携带的一系列产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交城堆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