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聚焦文博会·专访

良心酿造只为一瓶好醋

——访晋香源醋业有限公司

游客选购“汾和”牌醋。 康桂芳 摄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浸染吕梁传统文化的农特产品受到观众的热捧。在吕梁主展馆内,优秀企业展商晋香源醋业有限公司带来的汾和牌老陈醋吸引游客驻足品尝。公司负责人任爱兰高兴地说:“这样的文博展会真是我们传统企业的福音。”

“汾和老陈醋,陈酿似酒香。我们严守老陈醋百年手工纯粮酿造技艺,将传统作坊式生产与现代管理和检测技术相结合,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确保了产品品质和标准的统一。醋的味道您亲自尝尝。”第一次来文博会参展,任爱兰有些紧张,但是面对有些顾客的询问,她表现的底气很足,用最质朴的语言讲着最真实的酿醋故事。

早在37年前,任爱兰就和丈夫武卫平以酿醋谋生。“那会就是小作坊经营模式,做好了就拉到县城销售。”近10年的小作坊辛勤钻研,让夫妻俩对酿醋有了丰富的经验,产品也积累了好口碑。“7个孩子要养好,只做醋还是不行,中途还做了几年洗煤厂。”因为对酿醋有着深厚的情感,2012年夫妻两人开始二次创业,同年成立了晋香源醋业有限公司。

“现代酿醋工艺环节中,为了产量增加,很多醋厂已经取消了人工生产转而被现代化生产替代,产量增加了但是酿造的醋也少了传统味道。”为了能找到小时候醋的味道,真正做到无添加无防腐剂的醋,夫妻俩向专家拜师学习,到处考察调研,对酿醋这个行业也产生了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情怀。“醋是山西人的根,我们希望通过传承陈醋文化,掌握技术和生产工艺,为父老乡亲酿造出绿色安全健康的醋。”

一粒粮食的成“醋”之路,需要历经从蒸料、发酵、熏醋、淋醋、陈酿五道工艺,再经过夏伏晒,冬捞冰,去除水分,使醋酸浓度达到6°以上。武卫平从源头把关,公司采用“农户基地+公司+生产”的模式进行运营,选择海拔在1200米左右向阳的黄土地种植高粱、谷子。让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种植。公司以高于市场25%的价格,向农户收购高粱玉米,保证了优质的酿醋原料。

30年的良心酿造,从小作坊发展到年生产能力500吨的传统手工酿醋企业。晋香源醋业开发出荞麦醋、红枣醋、苦荞醋、老年保健醋、儿童营养醋等系列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酿醋原料,丰富了醋业产品,在山西省酿醋行业中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