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见证时代,他们在路上记者节特别报道

你想当怎样的记者

□ 本报记者 白凯冰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脑海里蓦然蹦出一个问题,我想当怎样的记者?从事记者行业已经两年,时至今日觉得自己仍然是一名新人记者。从最初采访时的忐忑不安、无所适从到如今大胆与人交流,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成为朋友,但同时,我仍然认为自己距离好记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就在上周,我参加了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行走黄河看吕梁”活动,在兴县、岚县和方山县采访,跟随着同行业中最权威、最优秀的前辈们重新学习“采访”这一记者的最基本能力。在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人民日报社的记者在场馆中认真参观,仔细聆听馆员讲解。这座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和新闻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我已经来了四五次,但这次作为一个参观者,听着前辈记者对吕梁人民对革命作出的贡献而感叹时,我对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有了更深刻、更自豪的认识。

在岚县和方山县,每到一个村落或者企业,前辈记者们有的拿着采访本、有的拿着录音笔、有的拿着摄像机奔走拍摄,听着前辈们刨根问底、深入挖掘村企特色,不断向受访者抛出一个个问题,他们如同相知相识的老友一样,仿佛能无话不谈交流一整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自己在采访中一直都是不求甚解。再看到《人民日报》最后呈现出来的新闻作品更是让我目瞪口呆、羡慕不已,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在短暂的采访时间中,访出重点、写出亮点,讲好基层故事。

身为一名党报记者,身为自己家乡的一名记者,我需要更了解党的政策讲好宣传,需要更深入群众间寻好故事,需要更不厌其烦写好作品。把这片红土上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有情有义的故事宣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