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涛)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汾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抵制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从制度、宣传、监督等方面探索,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汾阳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多次移风易俗推进会议和督导检查,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实践中心任务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五大创建体系,在各级文明集体创评环节将移风易俗作为重要考察部分,通过宣传引导、活动推动、示范带动等方式积极选树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打造吕梁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4个、移风易俗文明户3个,汾阳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36个。汾阳市委组织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作为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并建立“主题党日”机制,通过组织移风易俗专项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移风易俗观念入脑入心。汾阳市纪委监委把移风易俗推进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党员干部廉洁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移风易俗监督检查问题、问题线索两个台账,建立月报机制,组织4个监督检查室、15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强化监督,释放从严监督执纪问责的强烈信号。
汾阳市农业农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聚焦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全市广大镇村倡导绿色、环保、简约理念,创新婚丧嫁娶宴席举办方式,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汾阳市民政局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汾阳市自然资源局加强殡葬用地监管,开展耕地、林地、“三沿六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增坟墓和散埋乱葬专项治理;科学统筹安排殡仪馆、公益性公墓用地需求,主动办理殡仪馆用地手续,引导鼓励村民死亡后到村级公益性公墓或集中墓葬区进行安葬。汾阳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新时代、新汾阳、新风尚“移风易俗倡树新风”集体婚礼,进一步号召大家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争做新时代婚俗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汾阳市创新宣传形式、宣传载体、宣传手段,营造说唱移风易俗浓厚氛围。阳城镇以高价彩礼为突破口,创作了小品《退彩礼》,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婚恋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栗家庄镇栗家庄村创作移风易俗七字歌、打造新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成立“代氏三门基金会”等,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西河街道西门社区与法院以“联组共建”的形式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倡导移风易俗等。部分镇(街道)、村(社区)通过拍摄移风易俗宣传短片等方式,积极营造说唱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汾阳市委宣传部牵头各基层实践所、站创作编排了大量宣传移风易俗主题的文艺节目,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专场文艺巡演15场,将移风易俗的精神食粮送到群众身边,为基层群众带来了视听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凝聚乡村振兴活力。
汾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及融入移风易俗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专项学习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过节、勤俭办红白喜事的浓厚氛围;4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移风易俗文明祭扫”集中示范性活动,积极倡导全市干部群众通过鲜花、网络、植树祭扫等方式践行文明新风尚。各文明实践所、站通过自制倡议书,为祭祀者免费发放鲜花、宣传页等,在祭祀点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集体祭扫、开展鲜花换祭品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祭祀观念深入人心。汾阳市民政局和工会利用婚姻登记和青年交友活动充分宣传新型婚恋观念,引导鼓励广大青年职工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婚事新办的引领者,传播文明新风的推行者,文明新风的示范者。汾阳市妇联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引导、帮助广大家庭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家幸福安康。
典型培养,示范引领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举措。汾阳市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创评表彰活动, 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标准纳入创建标准,通过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2023年表彰汾阳市“十星级文明户”70户,推选表彰“最美家庭”49户,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推广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阳城镇史家堡村十元礼金”“贾家庄村文明和谐家庭竞赛”“冀村镇南浦村白事3天简办”“栗家庄村以文明户评选促新风”“西河街道西关社区丧葬事宜奖补”等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