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涛)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交口县从制度规范执行、文明实践宣教、先进典型评选、职能部门联动、文明积分制推广等五个方面发力,用心研究、狠抓落实,提振乡村“精气神”。
2023年以来,交口县83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均修订完善了“两约四会”,规范红白理事会机构,将婚丧事宜标准限定写进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写进红白理事登记报备表上。桃红坡西交子村规定村民操办红白理事前,主动填写《报备表》,实行一户一档(报备审批、入户宣传、酒席巡查)管理;卜家庄村红白理事厅严格执行标准,只允许操办婚丧事项,余事一律不允许举办,并将移风易俗落实作为文明户评选、入党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用制度约束来落细政策举措,使得标准真正成为群众办理婚丧事宜的“硬杠杠”。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交口县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移风易俗示范村、移风易俗示范户、文明村镇等评树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格局。水头镇以“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为契机,将移风易俗与传统节日巧妙结合,为80岁老人集体过生日;康城镇结合传统节日“端午节”,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包粽子比赛活动。各乡镇多层次多角度选树典型做法,开启了全县革除遗风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新局面,对全县的移风易俗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交口县创建移风易俗示范点7个、评选申报县级十星文明户14户,道德模范11户。
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过程中,交口县立足县域实情,研究推出了积分制管理方式。他们将积分制管理与乡风文明建设相融合,出台了《农村文明积分制的试行方案》,将文明积分制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落实、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社会综治等几大类别联系起来,在示范村和安置点先行推广,以德积分、以分兑物,用“小积分”构筑乡风“大文明”,让移风易俗有了抓手。康城镇博雅花园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的模式,村民的日常行为被量化成分数,以“分”易“物”,换取生活用品;双池镇西庄村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对规范举办红白事的居民,村里给予积分奖励,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村民,则在对应项目的考核中“一票否决”;桃红坡镇西交子村以党员积分制运行为基础,推广到全体农户,积分同村级福利发放、物品兑换挂钩。积分制的推广运用,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