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与档案相伴的日子

印象中,历史总带着色彩,带着它独有的不清晰的像素、泛黄的色调、遥远的声音、让人平静的神奇力量和印象深刻的记忆特点。

诸葛亮羽扇纶巾是在烽火狼烟的三国,李白慷慨激昂“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在盛世唐朝,北宋的“一家三诗人”被传为佳话,为汉地文化添上草原风采的是元朝。时代有时代的记忆,太久远的记忆只能在博物馆看到,我们革命、奋斗的痕迹却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老红军们还在口口相传,用他们革命英雄的事迹来激励儿孙辈向上奋进,改革的号角吹响时,“吃大锅饭”、“挣公分”的记忆还留在人们心中,家里的老院子还停着被时光染色的“二八杠自行车”,退休人们闲话唠嗑时交流的都是这个厂、那个站的故事。

这就是历史,历史带给我们厚重感,带给我们根植于心的文化归属感,我们知历史、懂历史、研历史都基于当时留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古语云“兰台虽小天地宽,尘埃落知泰山重”,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新中国要大兴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因和意义吧,我们被历史推着向前,有着“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片面感受,将我们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档案就更全面地为我们描述了这个我们生活过的时代。

从校园到职场,我慢慢认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晋商银行也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看似白驹过隙般匆匆,其实也实实在在与档案工作相伴了整整四个年头。初遇档案工作,我是基层支行的一名柜员,服务来行的每一位客户,存钱、取钱、转账……一笔笔业务仿佛我的功勋章一般排列在日终结账页面,比对人脸一致、核对账实相符是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我是档案的创造者,记录着每笔流水;后来,我作为支行综合岗,要组织开展银行安保、合规的培训,要开展金融服务的自查,时间的累积,让我在工作留痕中学着管理档案;到现在,我在分行办公室作综合岗,收集整理分支行档案,各种请示报告、外部来文、保密文件、内部发文、汇报材料等,我都要不断更新方式整理归档,以便查找起来方便快捷。工作将我与档案一步一步连接得更加紧密,我对档案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何编号,怎么排序,要点是什么,电脑里的文件夹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又一层嵌套着,了解越深,越体会到档案工作人员的不容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档案工作的内容逐渐丰富了起来。从第一部传承千年的文本记录档案《尚书》开始,到现在图片、视频、文字样样都有,档案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更长久的保存档案,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逐渐由“一盏夜灯、一张书桌”的纸质记录不断更新迭代,衍变成了“荧光漆漆”的电脑和网络记录,内容也不断丰富,大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变革,小到企业与个人的成长变化,档案工作人员他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地执着追求,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地严谨细致,有“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地兢兢业业,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豁达风骨。“一盏夜灯、一张书桌”的这种工作态度让我心之向往,我想以后我还有更长的时间与档案相伴,不知道会不会接触到更多专业的档案知识,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一名专职档案人员,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与档案工作的关系更加密切。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守卫。也许要等到百年千年后,后人看我们这个时代时,会给我们定义一个新的记忆点,这个记忆点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有很大可能与我们毫无关联,但是,它一定与我们日日夜夜为伴的档案工作有关,档案工作也成为了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慢慢时间路,悠悠岁月长。档案工作将伴随我们度过平凡的一年又一年,有了它的证明,我们才不会觉得这一年的时光匆匆,我有志为成为“兰台人”而骄傲,与档案相伴的日子,我也将甘于伏案,从档案工作这片“黑土地”中生根发芽。 (晋商银行吕梁分行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