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柳林县留誉镇在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中,建立了“民事民说、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民主说事”新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用好用活“143工作法”化矛盾解“疙瘩”

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近年来,柳林县留誉镇积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镇村两级“民主说事会”,让老百姓把自己遇到的“急难愁盼”事说出来,激发了群众的说事议事、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热情,充分释放出基层“微组织”的“微管理”“微调解”功能,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一项机制”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为规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调处工作,探索建立“大家说”民主说事机制,按照“自愿申报+群众推举+组织确定”的原则,通过民主推选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法律政策水平高的群众担任说事长,负责主持“民主说事会”,组织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党员、村民代表、退休干部等成立矛盾纠纷调处服务队。定期将需要调解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分级分类,根据反映事件的轻重缓急分类确定说事会的议题和说事长。积极团结组织广大群众开展说事议事,形成共议共建共享的共治合力。

“四个步骤”解决邻里乡亲“烦心事”。为提高群众参与说事、议事的积极性,规范“问事、分事、干事、评事”流程。开放“问事”。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等走村入户问事、找事,将群众说事内容编成说事清单,然后确定说事主题。科学“分事”。协商合理分事,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民主说事会能够现场答复的,立即予以答复;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组织人力予以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专人限期办理或提交镇综治中心,由中心牵头,分发相关责任站(中心)办理,并及时公布办理结果。齐心“干事”。明确职责办事,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组织领导、群众积极参与、调解组织统筹协调的作用,对群众所说之事、所议之事,做到精心组织、推进落实。民主“评事”。注重督导反馈评事,每季度末,结合党员活动日,对本季度“民主说事”开展满意度测评。对镇村两级办理上期所议事项进行民主评议,满意的存档备查,不满意的则由镇村两级民主说事督促跟进办理。近年来,留誉镇化解邻里、婚姻、土地等纠纷70余件,有效处置多年信访积案、难缠事项12件。

“三大平台”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为提升群众质量,拓宽服务事项,反映社情民意,建立“三个平台”。建立“说事+乡贤队伍平台”。成立由镇分管领导牵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职老干部等组建的乡贤队伍。乡贤参与说事,极大提升了“说事会”的公信力和认可度。通过乡贤的适人适事调解,及时处理解决大量邻里纠纷、家庭琐事纠纷。建立“说事+综治平台”。依托全镇61个网格,建立了261人组成的网格员服务,每日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开展巡查走访行动,实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警、矛盾早介入。建立“说事+法律服务平台”。以14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室为载体,组建以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为成员的镇村两级法治调解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参与说事议事、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