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孝义市新义街道

有问题不出小区 有纠纷不出社区

本报讯 (记者 冯凯治) 近年来,孝义市新义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治理中心发力、联动多元解纷,不断提升三治融合能力,实现“有问题不出小区、有纠纷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义特色社会治理新路。

聚焦融合纽带,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一站平台共治化。坚持党管基层社会治理,立足“群众有所呼、我必去为之”,搭好党建连心桥,投资2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集信访、综治等八大站所,仲裁、咨询、调处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中心,实现诉求有地可访、心声有地可谈、烦难有地可帮。

铺好组织融通路,推动12345热线、网舆留言等入驻办公;立足有人管、有人办、有人做,以司法综治信访常驻、法检心调进驻、物业调解站所约驻等,推动人员到岗在岗履职、任务事项中心帮办,一窗受理、一站接待、一揽解决、一条龙服务。织密社会治理网,坚持平安新义为基,融合原综治中心与新建治理中心功能,将平安山西、网民留言、群众诉求、12345热线等数据收集、分析、分流,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网,实现人在中心、事在屏显、联网联调、心结事了。

聚焦联动机制,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一站中心精准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解民生之事、化民生之忧、破民生之结,强化平台指挥,建立健全书记、主任双组长抓平台强指挥,副书记、政统委员双副组长抓协调强落实,八大站所负责人抓分工强落地制度,明确细化中心平台统一受理专人管专班办专项考核等体系,实现中心平台数据准、口令准、事项准、案结事了准。

强化前瞻预警,立足前瞻性,统筹原综治中心数据、网格员巡查信息、信访人案诉求、人民网舆情留言等数据,经站所先期预判、副书记政统委员分析判断、数据平台智慧研判后将数据分流市直、街道、社区(村)联动解决。立足预警性,首创设置群众诉求二维码,广泛收集各级各类各方面问题情况建议反映等;充分发挥老党员、老领导、老干部等社会资源,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强化联动联调,坚持访办警法调解为先,工作室咨询室心理健康室跟进,信访窗口调,凡来访必记、来访必接、来访必应,做到“三到位一处理”;社区警务调,社区民警每日值班驻守,化解社区居民烦心闹心事,倾听居民心烦意乱声;法律服务调,立足情、理、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远程视频会见,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李大姐暖心调,创优李大姐调解室品牌,分设心理、信访等四类调解室,用人性化、人情化暖人心、解民忧。坚持诉讼兜底,法检监督调,凡公益诉讼,必组织听证,凡庭审仲裁,必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实现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构建“调处成功、司法确认”“调解不成、诉前引调、诉讼指导”调处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诉讼断后”闭环运作模式,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问题风险解决在市域。

聚焦智慧核心,练就三治融合“一根针”,平台中心智慧化。立足治理中心,将便民为民融入其中,依托“一站式”解纷平台,全面整合各部门力量,为群众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将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纠纷尽可能通过非诉讼方式在诉前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应调尽调”,避免矛盾激化。

“四防并举”融入其中,以物防为保障,通过中心平台实时掌握、关注辖区动态,以技防为重点,定期对网格员、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矛盾调处能力和水平,以心防为抓手,向全社会提供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社会调查、咨询测评、情绪调试、心理干预等“一站式”服务,将特殊人群作为心防工作的重点对象,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违法犯罪。三治融合融入其中,党员全部纳入管理网格,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强化法治保障,街道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依靠智治支撑,将互联网与党建、政务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化管理融为一体,打造智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