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聚焦两会

携民声赴会 为民生代言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报到侧记

图为出席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代表向所在代表团报到。 记者 刘亮亮 摄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春光为序,共赴征程。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满怀着依法履职的热忱与激情,3月26日上午,参加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向大会报到。

报到现场,布置简洁大方,气氛隆重热烈。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签到、登记领取证件和会议资料,将证件庄重地佩戴在胸前。随后,大家迅速进入履职状态,翻阅会议指南,熟悉会议议程,查看会议文件,为开好大会做足充分准备。

作为群众的“代言人”,过去一年,代表们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提前做足“功课”。他们带着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沉甸甸的“民意”和深刻思考,有备而来。

扎根基层多年来,市人大代表马德茂始终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次深入小区和居民中间充分调研。今年他带来《提高农村托幼服务,带动生育率的提升》和《关于农村通信杆线零乱,需要及时整改》两条建议。他说:“这两条建议都是群众的民意和呼声,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基层关心、关注的话题,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市人大代表,交城代表团的胡鸿雁带来了《加强地方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形成高质量教育合力的建议》,她建议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宣传力度,出台相关地方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故意造成恶性重大事件和极坏社会影响的,应特事特办给予严惩,起到震慑作用。

“去年我给吕梁市中院提了几个建议,他们都很好地去落实、去改进了,老百姓也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司法公正公平。”党红艳作为一名资深律师,始终关注着老百姓关切的问题,她建议在离石区信义镇接通集中供暖,因为信义镇有3个村在吕梁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行列中,集中供暖可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度,也能提升当地的旅游品质。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张绳顺是来自农业方面的代表,他就粮食安全、土地撂荒、耕地红线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他说,“我建议大面积开展高标准农田,千方百计扩大或恢复水浇地和节水灌溉面积,同时要充分利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让农民种粮更轻松,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市人大代表对做好大会期间的履职工作显得更加自信。“一定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要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把更多基层声音和群众关切传递到会场,为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代表们坦诚自信的姿态,带着深刻思考的见解,以及尽心履职的满满收获,汇奏出吕梁新征程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