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吕梁教育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全省理科状元首次花落吕梁,各高中学校高考全面开花,达线率和达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整体跃升,成功步入全省第一方阵。
“吕梁的学生十分勤奋、善于思考、后劲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清晰。今年吕梁高考多点开花,能够看到的是吕梁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先后八次来到吕梁,深入孝义中学、文水中学、交城中学、离石区江阴高中、吕梁学院附中等中学进行招生,十分希望有更多的吕梁学子能够报考复旦大学继续深造。”复旦大学山西招生组组长、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耿昭华对吕梁学子给予高度认可。
2023年4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专题报道。2023年8月7日,《山西日报》第5版做了题为《先筑高原 再出高峰——吕梁公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示》的专题报道,深度解读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向全国、全省推广吕梁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曾经的吕梁教育,“民强公弱”,特别是高中教育相对薄弱,大批学生外出求学,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如今,成绩是硬道理——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了,外地上学的学生大量“回流”,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吕梁教育改革3年来的巨大变化,真正享受到了三年来深化教育改革带来的发展“红利”。
办人民满意的好教育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立足长远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大手笔投入,大动作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从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补齐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短板,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坚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民办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待遇等13个方面明确了35条改革举措,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吕梁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全市各县市区层层制定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了本地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按照职责逐条落实到各部门。
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领办教育改革课题,指导出台相关改革政策;市长张广勇亲自推动教育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超常规加大教育投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教育生命线,加快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扩大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供给,强化市县两级政府保障责任,全力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落实。
办群众期盼的好学校
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到2022年底,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每个县至少建好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全市确定了19所重点建设高中,同时,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在吕梁二中、孝义五中、汾阳二中、汾阳四中、临县高级中学等学校开展试点。
“市委、市政府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战略上建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大政策支持、大资金投入、大规模建设,高起点布局公办教育资源,大力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普惠共享回应群众热切期盼,努力在高原之上筑高峰。”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说。
近年来,吕梁市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开创教育发展新局、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形成重教兴学格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争相涌现。
2021年8月24日,投资6亿余元的吕梁一中如期开学。2022年吕梁三中开始招生,2023年吕梁一小正式投用,连续三年新建三所市直学校,累计增加学位6600余个。新办的吕梁一中在校生达到1500余人,吕梁三中如期搬入新校区办学,吕梁五中在校学生由2021年的800多人增加到1800人,吕梁一小2023年秋季如期投用,正式对外招生,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各县市区积极行动,给政策,强投入,打造区域内的“名高中”,让学生都能在本地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离石区、方山县、文水县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形成了大兴教育之风的良好生态。孝义市、汾阳市持续深化高中教育改革,走出了“教育强市”的发展路子。柳林县、岚县、兴县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了县中教学质量。
全市各学校争相打造“特色品牌学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打通了成才之路。
贺昌中学是山西省首批重点高中、山西省示范高中。曾经是吕梁的“名校”。2021年,与紫荆花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后,确立了特色办学的发展路径,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命名为清华美院美育课程基地,利用清华美院及中央美院等一流名校教学资源,通过美术和文化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高校输送具有美育核心素养及创新潜质的优秀生源。
吕梁市二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下,改造了操场、艺术楼,新装修了音乐厅、琴房、舞蹈排练厅、美术教室、书法教室、演播室等专业功能教室,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篮球、足球特长班。
临县高级中学走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为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搭建直通高校的专业平台。学校开设有声乐、美术、舞蹈、书法、古筝、萨克斯、钢琴、二胡、播音主持、影视编导、表演、空乘等专业班。
打造专家型的好校长
《行动方案》明确,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校长实行职级管理,设立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个职级,每个职级设三个等级,职级每3年由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一次,等级每年考核一次,确定校长职级和薪酬标准。
“校长职级制改革克服了管理体制的僵化,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引进选聘专家型校长办学,一年时间,让不少步入低谷的公办学校焕发生机。”赵雪宏说。
2021年5月,吕梁市教育局“三顾茅庐”,引进黄冈一流的校长、副校长等管理团队,“黄冈模式”正式落地吕梁。在市直学校引进黄冈团队的示范下,各县市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管理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吕梁市第五中学是吕梁市政府直属初级中学,这所学校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但由于教学体制僵化,教学质量连年滑坡。2020年秋季开学,吕梁五中仅招收到243名学生,2021年,该校新生报名人数更是下滑到73人。
2021年,吕梁市教育局引入了来自黄冈的专家型校长、副校长,全部取消了行政级别,学校科室由原来的15个减少至7个,管理人员由原来的37名减少至7名,教风、学风很快得以彻底扭转,教学质量突飞猛进。2022年,该校七年级新生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2023年,学校咨询报名人数猛增到5000余人,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
2021年5月22日,吕梁市政府发布公告,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开出百万年薪,面向省内外公开选聘校长,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某附属中学校长的杨博,竞聘成为该校校长。他说,“校长和老师不是官,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不需要有等级之分。”
传承教育家精神,培养教育管理者都成为懂教育的教育专家,开设了教育大讲坛、校长管理课,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养,组织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教育局长、各高中及市直学校校长等教育管理干部80人赴黄冈开展了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党务负责人,各学校党组织书记等吕梁教育管理干部80人赴江苏无锡开展立德树人专题培训。组织各县教育局局长或分管局长、基教股股长,各高中学校校长或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等吕梁教育管理干部80人赴长沙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训研修。同时,2023年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名校名师多人多次走进吕梁,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专业指导,进行教研互动,为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指导和培养吕梁教育管理者高阶发展。同时,抓校长的日常学习提升,推荐必读书目。
培养高素质的好教师
“教育就是服务,局长服务校长,校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赵雪宏明确要求。
服务理念形成了吕梁教育发展的强磁场,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强劲的内生动力。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对年龄偏大、身体条件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5年且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提前退养,腾出编制和职称,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吕梁市、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全市19所重点建设高中的教职工绩效工资按总量的2.5倍列入财政预算,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加20%。
从2022年开始,吕梁市各级财政每年投入5亿多元,提高教师工资待遇,19所重点建设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提高2.5倍。采取多种举措增加教师福利,全市13个县市区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通绿色通道、设立教师门诊挂号窗口、每年为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全市城乡公交和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12个县市区(除石楼)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总额近1.3亿元,帮扶教师超1万人,让教师感到无上荣光。
《行动方案》第十一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24款明确规定“严格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大教师、校长培训力度,大力培育名师、名校长”。
近三年来,吕梁市教育局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实施学科全面覆盖、教师人人参与、县际城乡交流联动的“大教研”“大培训”素质提升行动,积极推动“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的“三借”策略落地生根,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养,开展“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研活动,拓资源、搭平台、推变革,培养优秀的教育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打造一大批有“教育家精神”“教育家情怀”的好老师,让教育真正回归课堂、回归教学、回归学生的成长,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科研引导、学校推动、教师实践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教师培养和教科研模式,教师专业成长快速提升。市教研室扩充了19个编制,充实专职教研员队伍,打造了一支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常态化开展专兼职教研员培训。2023年全年累计培训教师5万多名,12名优秀教师荣获第十一批“山西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教师退养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开展各类教研活动160余场,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省市两级年度课题立项和结题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行动方案》明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到吕梁公办中小学任教,可直接录用入编,提供人才公寓,并给予20万元生活补助。近年来,吕梁市通过这种模式引进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100余名,为吕梁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前一些教师需要催着干,现在多劳多得、优师多得,大家争着干、抢着干。”临县一中校长李孝平介绍,教师待遇的提升把教师的积极性更有效地调动起来,不仅日常教学干劲十足,学校课后服务、学生社团活动也有了有力支撑。
吕梁籍教师赵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原来在省会太原的一所学校任教,看到家乡新成立的吕梁市第一中学发出教师招聘公告,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面试合格后直接被录用。
“从省会回到家乡从教,待遇反而提升了,工作氛围还非常好,能感受到领导的重视,同事比拼业务的氛围很浓。前不久,我还参加了市直学校的同课异构集体教研,收获很大。”赵宇说。
共创学生好未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优质的高中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支撑。
近年来,吕梁市教育局提出“小学抓学困、初中抓规范、高中抓提升”教育思路。2021年以来,全市撤并农村薄弱学校324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1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4所,改造寄宿制学校187所,新建改扩建学校248所。
市直学校方面,先后兴办了吕梁市第一小学、吕梁市第一小学分校(建设中)、第二小学、吕梁第三中学(初中)、吕梁市第一中学(高中)。吕梁市贺昌中学初中部正式更名为吕梁市第四中学,开始独立办学,吕梁市实验中学更名为吕梁市第五中学,吕梁市高级实验中学更名为吕梁市第二中学,公办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容提速,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愈加均衡,老百姓切实体会到吕梁教育改革3年来的巨大变化。
谈及如今的变化,吕梁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全市上下都在主动关心、支持帮助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优化绩效考核,让一线老师感到很光荣、受尊重、有地位;高水平的管理,精益求精的教研,高效课堂的打造,让老师们有了一种干事业的激情。大家深深感受到,要以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和满腔热忱,不负重托、奋勇争先,共同推动吕梁市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如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行动在吕梁市蔚然成风,更加展现了市教育局办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吕梁市用“过程的精细”保障“结果的精彩”,全力打造“品质教育”,稳步迈向教育强市。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学生向往度”超出预期,“社会美誉度”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