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8万余册、600余万页纸质诉讼档案全部实现图像数据电子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创新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让档案——

从“装起来”到“活起来”

□ 本报记者 高茜

整理编码、电子扫描、图像修复、电子著录……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便可以将一份纸质档案变为一份电子档案。近年来,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目标定位,坚持数字赋能,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先启动诉讼档案电子化管理,让档案实现了从“装起来”到“活起来”的升级蜕变。并多举措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先后被评为“市一级”“省二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单位,以诉讼档案“小切口”回应档案为民“大课题”。

“我院将建院五十年以来的诉讼档案全部实现图像数据电子化,调阅档案的时间大大缩短,有效提升了诉讼档案信息化水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高育新介绍到。

此外,该院建立完善并深度应用“吕梁法院档案管理”“吕梁数字法院”两套信息系统,打通法院系统数据壁垒,在审在执案件全部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诉讼卷宗电子档案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以“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为抓手,开通律师平台网上阅卷功能,网上阅卷成功率100%。2023年以来,完成诉讼卷宗归档674件,为各级各地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党政机关以及诉讼群众提供利用档案服务460余次,保障相关单位、个人顺利开展工作、及时行使权利,切实提升涉诉群众档案服务获得感。

人民法院诉讼档案是国家的重要档案之一,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依据。市中院党组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出台完善吕梁中院《档案分类大纲》《档案利用制度》等十项制度,建设档案文化走廊,宣传档案管理知识,在全单位形成了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2021年新审判法庭启用以后,在办公主楼设置档案管理中心,科学划分办公、查阅、库房等功能区,释放拓展档案储存空间。累计投入110万元,升级档案管理技术,配备智能密集架、智能回转柜、电子阅览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档案中心全天候恒温恒湿检测调控、电子查阅、自动盘库、一体化智能管理等功能。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市中院将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持续深化诉讼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档案管理水平,以高质量法院档案工作助推全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化、智能化的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高育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