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四个好习惯”帮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

□ 贾国梅

高血压,大多数人眼里老年人的标配,但它现在也盯上了年轻人。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劳累过度、休息时间少,持续的精神紧张导致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年轻人对高血压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我还年轻呢,不用担心高血压”、“吃啥药,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这两句话往往成了大家意识里的“名言”,结果造成了很多悲剧。

高血压如果能够提前预防与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高血压虽然是慢性病,但有时却能引起无法承受的后果,脑出血便是其中最致命的。我们的血管,像个有多层加固的“弹性水管”,其中每天都奔波着大量的血液。高血压患者血压忽高忽低,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弹性的血管在这种情况下会逐渐损伤、病变,变成了“老化的橡皮管”,像玻璃一样的脆弱,这就形成了动脉硬化。而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伴随脑动脉硬化,在某种因素刺激下,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脑实质,从而引起一系列病变表现。血压平时一直高的话会使血管壁变得非常脆弱。当受到刺激血压再次升高时,这些脆弱的血管就承受不住,像是被撑爆了一样,从而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脑出血虽然致命,但如果我们能提早将血压控制住,就能将这种危险降至最低。

笔者根据丰富的医疗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浅谈四个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是“自我监测血压”,家中常备血压计!每天在环境安静,情绪平稳时测血压。(正常血压值: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测量血压的日期及血压读数,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高血压的健康问题,以便在出现问题时采取方法应对。二是“正确规范用药”,降压药要长期、规律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换药、减药,否则会造成血压波动,进而出现脑梗、脑出血等严重后果。服药期间,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头晕、嗜睡、恶心、昏厥等),早发现早纠正。偶尔漏服一次降压药没关系,一般不需要补服,在下一次吃药时按正常剂量服用即可。绝对不能将两次药量合为一次服用,否则极易造成血压急速下降。不可轻信谣言及电线杆小广告,停用降压药改用偏方、保健品等代替,后果非常严重。三是“合理健康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蔬菜及新鲜水果,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吸烟喝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会增加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所以戒烟戒酒很有必要。四是“坚持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血压,增强心肺功能,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期间出现不舒服要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

最无声的杀手最致命,高血压脑出血带来的伤害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掌握身体的主动权,提前预防是关键!

(作者单位:吕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