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美劳”这一“五育”体是一个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教育实践中,“五育”融合需要多方参与、协同联动、同向发力。
怎么融,如何融,融到一个什么程度,汾阳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给出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答案。
“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管吃管住管学习,最重要的是还能提升技能。”这是家长对贾家庄中心小学校长孙俊威的信任。他们的期望不是孩子能在学校学到多少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孩子在这里还可以学到一些基本技能。
这样的表述无疑是汾阳市在“五育”融合实践中的生动注脚。
贾家庄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走读、寄宿相结合的农村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800余人。教学楼内醒目的悬挂着“同心同行”四个大字。孙俊威的解释是:“要发展学校,就要把各行各业的人才聚集起来,只要是能为学校,为孩子们付出的人,都要想办法把他们汇聚在一起,让大家同心同行为学校出力。”
这也是孙俊威对“五育”融合另一层面的表述。
贾家庄中心小学以“共同赋育”为文化主线,根据“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先后开设16个社团,涉及传统文化、音乐美育、体育艺术等。学生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
参加篮球社团的四年级学生张嘉轩在被问到有没有信心成为篮球明星直摇摇头,但谈及为何加入篮球社团,他却自信满满,自己打篮球已经两年了,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热爱。话间,孩子自信大方,眼里满是憧憬。
社团展演后台,二年级学生曹诗璟随着节目的音乐翩翩起舞,候场区不足一平方米的角落俨然成为了她一个人的舞台。没有紧张,也没有怯场,曹诗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舞蹈社团的学生最真实的一面。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因为热爱艺术,参与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从而学会了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教师、热爱学校。社团建设为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搭建起了平台,这也是“五育”融合能表达出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融合不只是融学科,融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融人、融心。在汾阳市北门小学,校长卫宝华,以及其他学校领导,一线教师都忙得不亦乐乎,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介绍着各自分管工作的特色亮点。
怎么更好地往深处“融”,不仅仅是让学生融在学科中、兴趣中,更重要的是以校长为引领,教师们人人都有责任田,人人都是参与者,以身示范地“融合”,真正促进“五育”融合。
在汾阳市北门小学,科教融汇是特色,也是亮点。学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在智慧劳技室、创客室、智慧阅览室、智慧书法室、智慧班牌等全省一流的智慧教学资源的支撑下,逐步显现出数字化校园雏形。卫宝华说:“我们开设人工智能编程课程,组织开展‘童趣科学狂欢周’系列活动,希望用科学的理念、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北小学子。”
漫步于北门小学校园,环境优美、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建校不满3年,学校已具备丰富的社团文化,35个社团涵盖艺术、体育、文学和生活科技四大类,吸引了全校1300多名学生参与。参加书法社团的二年级学生马立敏跟随着书法老师练习书写双人旁,在智慧教学设备的帮助下,她的每一笔都有模有样。
“大家好,我是山西教育小记者李祝帆。”学校还成立了山西教育小记者社团。“参加这一社团的孩子们综合素质过硬,参加各项活动都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团教师张冰玉介绍说。参加图画社团的魏靖容今年一年级,话语里全是对画画的热爱:“我学习了两年,我会一直学下去。”
“一所有回忆的学校,一间有故事的教室,一群有梦想的幸福北小人,这是我们的教育愿景。”北门小学创新设置“幸福满天星”课程,并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创办好学校、培养“好学子”、打造好课堂、成就好教师,通过选择性引进、碎片化整理、校本化开发、实时性整合,以学年课程整体规划,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设置,在融合中提升课程品质。
每天下午5点50分的汾阳四中,学生们会端着水盆,拿着热水壶洗漱。校长申燕青介绍说:“我们的孩子下午洗漱、吃饭、活动,晚上10点20全部熄灯睡觉,高三的孩子可以适当延长熄灯时间。”参加地理社团的高一学生冯庆说:“这样的作息能让我们睡个好觉,提升第二天的课堂效率。”
汾阳四中开设了各类社团20多种,分为文化、体育、艺术、心理健康四大类。学校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和谐快乐成长的家,让每一位学子都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持续以“五育”融合推动质量提升,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参加舞蹈社团的原冰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九年的舞蹈学习让我对高考有了更多选择,学校的社团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学校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文化课,以防社团活动耽误课程进度。短暂的休息后,原冰钰和同学们回到排练中:“练习很辛苦,但是我们特别珍惜这段时光。”
汾阳四中的艺术发展始于2016年。2018年,申燕青全面接手了艺术和体育培训专业,每个学生都会在高一第一学期参加自己喜爱的社团或体育训练。“有的学生参加了所有的社团才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对艺术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参加体育训练。”申燕青说,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门艺术,那就一定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在“五育”融合的实践中,汾阳市涌现出一批好校长、一批好老师、一批好学生,甚至一批好家长,他们正是汾阳教育热土践行“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育人理念的缩影,他们是同心同行者,也必将助力莘莘学子幸福成长。汾阳将继续以“五育”融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学校社团活动建设,引领汾阳教育砥砺奋进,助力教育实践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