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教育界有一个新说词叫“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与“五育”并举有何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有人说“五育”本来就是并列的,再提融合有何新意?还有人认为,“五育”融合是不是五个育都要融合到一起?“五育”融合后每个育的独特性还有各自的价值吗?
其实,无论是从整体把握,还是从现实出发,学校加强德、智、体、美、劳的并列、并提和并重都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五育”融合并不是融合度越高越好,适宜的融合才是最好的。“五育”融合也并非必须追求面面俱到,为融合而融合,更不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简单拼凑、整合,而是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渗透和互促互进。每一个科目的融合是转嫁在孩子的兴趣上来的,具体学科的融合、课堂的融合和技术的融合,都要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为前提。
无论是“并”,还是“融”,都是因为我们在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的过程中,某一种学科或者对孩子的兴趣把握失衡了,出现了诸如偏智、疏德、轻体、抑美、缺劳等问题。总之,“五育”融合实践给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场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命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或“自我革命”。
而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要做的其实不难,就是好好把握好融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