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是很多女性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孕期的每一阶段,孕妈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孕妈了解孕期的常见妊娠反应及应对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证孕妈和胎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
1.恶心、呕吐。约半数孕妈会在妊娠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12周左右消失,在此期间,孕妈应避免空腹,清晨起床可以先吃几块饼干或面包,起床时宜缓慢,避免突然起身;每天进食5—6餐,少量多餐;饮食清淡为主,避免油炸、难以消化或带有令人不适气味的食物;对偏食的孕妈,在不影响饮食平衡的情况下,可以不做特殊处理。若妊娠12周后仍持续呕吐,应考虑妊娠剧吐的可能,须住院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尿频、尿急。尿频、尿急常发生在妊娠初3个月以及末3个月。若因妊娠子宫压迫所致,且无任何感染征象,可以不必处理。孕妈也无需通过减少液体摄入量的方式来缓解症状,有尿意时应及时排空。此现象产后可逐渐消失。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的问题在妊娠初3个月及末3个月较为明显,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变化,但应排除假丝酵母菌、滴虫、淋菌、衣原体等感染。孕妈应每日清洗外阴或经常洗澡,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外阴部,保持外阴部清洁,但严禁阴道冲洗,此外,应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并经常更换。分泌物过多的孕妈可以使用卫生巾,增加舒适感。
4.水肿。孕妈在妊娠后期易发生下肢水肿,经休息后可消退,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出现下肢水肿现象的孕妈,卧床休息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解除右旋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下肢稍垫高,避免久站或久坐,以免加重水肿的发生。长时间站立的孕妇,两侧下肢轮流休息,收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回流。此外,饮食方面还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无需限制日常饮水。若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或经休息后仍不消退的,应及时就医,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5.下肢、外阴静脉曲张。针对下肢、外阴静脉曲张的问题,孕妈应尽量避免两腿交叉的姿势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并注意时常抬高下肢,日常穿着做到宽松、舒适,避免穿着妨碍血液回流的紧身衣裤,会阴部有静脉曲张的孕妈,睡觉时可于臀下垫枕,抬高髋部,以促进血液回流。
6.便秘。便秘也是妊娠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妊娠前即有便秘的孕妈。建议孕妈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还可以做适量舒缓运动。未经医师允许,不可随意用药。
7.腰背疼痛。孕妈日常应穿平底鞋或低跟鞋,在俯拾或抬举物品时,保持上身直立,弯曲膝部,用两下肢的力量抬起。若工作要求长时间弯腰,妊娠期间应适当给予调整。疼痛严重者,必须卧床休息,并使用硬床垫。此外,还可采用局部热敷的方式缓解腰背疼痛。
8.下肢痉挛。通常情况下,下肢痉挛是由孕妈身体缺钙引起的,因此孕妈饮食中应增加钙的摄入。孕妈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腿部疲劳、受凉,伸腿时避免脚趾尖伸向前,走路时脚跟先着地。发生下肢肌肉痉挛时,可以背屈肢体或站直前倾以伸展痉挛的肌肉,还可以局部热敷按摩,直至痉挛消失,如果痉挛反复发作,应及早就近就医,必要时遵医嘱口服钙剂。
9.失眠。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孕吐、尿频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孕妈失眠,夜间难以入睡或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对此,建议每日坚持户外散步,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为佳;注意饮食,忌食咖啡、茶水;避免噪声干扰,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用梳子轻轻按摩头皮、温水泡脚等方式亦有助于入眠,提高睡眠质量。
10.贫血。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孕妈应适当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蛋黄、豆类等。若病情需要补充铁剂时,应在餐后20分钟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苹果、橙子等新鲜水果,可促进铁吸收。
(作者单位:石楼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