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广告

市城市管理局

“五个一”工作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保驾护航

本报讯 (记者 王涛) 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迅速动员集结,建立了一把手主抓、一条线贯穿、一体化推进、一把尺衡量、一竿子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创城冲刺方向明确、决心坚定。

定岗位明责任。市城市管理局实行创城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把每个点位、每项任务明确到人、 落实到岗,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格局。班子成员全员参与,深入测评点位,分片包干、跟踪督办,抓指导、抓检查、抓落实,每周督查、每月考核、每季排名通报,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抓好工作。

强管理促规范。抓实建章立制是创城的基本保障性工作,也是决定创建成败的关键性工作。市城管局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作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编制《吕梁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吕梁市政园林建设标准》,出台《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将市区划分为12个责任片区,由各科室、单位包片包干,主动担责认责,主动服务配合,形成接收、交办、反馈、验收的问题处置工作闭环,推动创建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补短板增实效。文明城市创建,支撑来源于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城管局聚焦“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以提升城区品质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完善路网布局。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开展了西崖底大桥、滨河北西路拓宽改造,延伸新建呈祥路南延道路2公里,新建人行天桥2座;完成高崖湾一巷、后瓦一巷等17条微循环及小街小巷改造工作,畅通“主动脉”,疏通“微循环”。坚持生态优先。推行“见缝插绿”“推窗见绿”的工作基调,着力补齐城区公园绿地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短板。先后建成教育学院小游园、和平街小游园、八一街小游园等24个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扮靓 城市“方寸之美”。回应群众关切。规范设置便民经营点,将“提篮小卖”引摊入市,力促“行商归市,坐商归店”。做好停车设施建设,施划机动车停车位9998个,缓解群众“停车难”。新改建公厕38座,增加第三卫生间和清洁驿站,方便群众“如厕事”。坚持重日常、抓经常、促常态,努力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只有保持文明创建常态化,才能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市城管局计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力项目攻坚,加快推动实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吕梁大道二期、滨河北路及部分街道建筑风貌整治等一批民生提质项目,继续整治改造一批老旧街巷、管网,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游园广场、小微绿地,推动市政基础、公共事业提档升级,让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