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档案人韩海娥

政法档案幕后的“火眼金睛”

□ 本报记者 梁英杰

政法档案工作涉及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扫黑除恶、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承载着政法事业发展的厚重历史与未来方向。它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详实记录,更是为决策提供参考、为执法提供依据、为法治建设积累经验的重要宝库。

走进方山县委政法委副研究馆员韩海娥的办公室,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室内光线柔和而均匀,照亮了满桌的文件资料和韩海娥专注的面庞,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油墨的特有气息,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份档案背后的故事。在这看似平凡却又充满使命感的空间里,韩海娥一干就是十四年,为全县政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档案管理工作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责任重大。尤其在整理人事档案的过程中,韩海娥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她曾发现多起档案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通过仔细比对、多方核实,及时进行改正和补充。她告诉记者:“之前,我在整理单位人事档案的时候,发现赵艺丹的档案前后有两个数据不一致,于是我及时地告知了她,并且和她一起去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在后续的提拔过程中这一点将对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韩海娥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反复核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文件,保证了县委政法委人事档案的准确性,不仅为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也避免了因档案错误可能导致的工作失误。“多亏她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了我档案中不完善的部分,并且及时帮我联系相关单位,查找档案中的原始数据,完善了我的档案。”方山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赵艺丹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日常档案收集工作中,韩海娥始终坚持主动与各部门沟通协调,耐心指导各部室档案整理、移交工作。在她的努力下,政法委的档案资源日益丰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方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娥英说道:“多年来,韩海娥把档案工作融入到政法各项事业中,不仅为我县政法工作铸就了坚实的档案基石,还展现出了方山政法系统‘巾帼’风采。”

除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外,韩海娥还结合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经验融合到政法委的各项工作中。在主题教育重大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中,主动承担起档案保障的任务,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积极参与编研工作,与同事协作编写了《平安方山》一书,全面总结了三十多年来全县政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单位总结、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为县党史研究室编写《方山县志》提供近1万字的参考资料;为县组织部编写《方山县组织史》提供了本部门组织史。独立编写了县委政法委《领导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日常档案》。同时,根据实存资料和档案规范管理需要,先后编写了本单位各年度《政法工作年鉴》,编制了《机关工作制度汇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资料》等共9册,为单位的科研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普通人眼里,档案是一项基础工作、幕后工作,意味着长久的枯燥、寂寞,但韩海娥始终牢记着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初心,并将自己掌握的档案知识与更多档案人分享。2023年,她获得档案系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为了能让档案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结合多年工作的所思、所感、所悟撰写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在于服务创新——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一文,并获得山西档案学会“档案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学术研讨会一等奖。面对荣誉,她谦虚地说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能为政法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韩海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档案工作人员的初心与情怀、坚守与担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默默奉献。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方山县委政法委的工作铸就了坚实的档案基石,为方山政法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谈及未来,韩海娥表示,将牢记“兰台人”立档为公,守档为民的服务理念,承担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继续为方山县政法工作的开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