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8岁,主业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课余时间会给一些平台写文章,副业收入最多时一个月能有一万左右。“我是一名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同时兼职摄影师,最多的一个月赚了四五千元”……
如今,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了越发丰富的就业形态,不少年轻人在从事主业的同时也尝试开拓自己的副业。自媒体博主、电商、线下摆摊、网络写手、视频剪辑、摄影师等“副业热”越来越受年轻人的热捧。据2023年数据显示,有将近45%的年轻人做过副业,还有超53%的年轻人有想做副业的念头。“全职+打零工”的工作方式正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崛起。
副业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产物。很多人开展副业的初衷,要么是迫于经济压力,想获得一份能纾解生活压力的收入;要么是想通过业余时间来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凭本事“变现”;要么是不满意本职工作,想寻找新的出路来达到“转副为正”。
但副业之所以为“副业”,意味着其本质上仍居从属地位,是大多数人对不确定未来预设的另一条出路。既然是不确定,那必然就存在风险。某调查显示,15.4%的年轻人做副业没有收入,15%的年轻人因副业损失万元以上,这部分人,不仅没有赚到钱,反倒“花钱买教训”,致使副业变“负”业;而副业收入不到主业收入一半的年轻人高达86.1%,高于主业收入的年轻人占比还不到1成。这恰恰说明,副业其实很难代替主业,靠副业实现发财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年轻人开展副业本是为了抵制焦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反而造成了“副业焦虑”。一些自媒体博主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有关副业的推文或经验分享,在一套精致话术的包装下,副业似乎成了年轻人职业发展的“刚需”,不少人随之掉入“副业陷阱”。因此,从这方面看,跟风搞副业并不可取。
总之,年轻人开拓副业应摆正心态,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去看待副业,提前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做好未来规划,平衡好主副业关系,切莫陷入“副业陷阱”,让副业成“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