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征程中,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国有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国有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与诱惑挑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能够有效防范腐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也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党风廉政建设视为软任务、虚工作,未能将其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这种思想偏差导致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制度执行不力,监督约束弱化。此外,部分员工也缺乏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进一步弱化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是制度建设不完备。当前,部分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党风廉政制度时,存在滞后性、碎片化问题,未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企业实际情况,导致制度漏洞频现,难以有效约束权力运行。同时,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空白地带和交叉重复,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制度执行不力,进一步削弱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保障作用。
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不严。在监督机制方面,部分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尚未完善,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同时,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一些企业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责任追究不够严格、不够及时,甚至存在“好人主义”思想。这种监督机制不健全与责任追究不严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震慑力,更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几条措施
1、强化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教育。在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征途中,强化意识形态引领与深化思想教育是关键一环。这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持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党员干部及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思想教育,不仅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还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如廉政讲座、警示教育、廉洁文化宣传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及员工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建立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长效机制。建立以案说法、以案促改的长效机制旨在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案说法,不仅能让受教育者深刻理解违纪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还能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纪律观。同时,以案促改则强调在剖析案例的基础上,查找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推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3、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制度创新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题的关键所在。这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新路径、新方法。同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则是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这包括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
综上所述,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维护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清正廉洁社会生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国有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山西焦煤山煤国际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