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向“暑期焦虑”说“不”

□ 王雅妮

放暑假本就是让孩子们放松心情、享受快乐,以利于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业。但一些家长选择给子女继续“充电蓄能”,硬是把暑期异化成“第三学期”。同时,一些机构和自媒体打着“暑假是弯道超车”“暑假是‘分水岭’”的幌子,贩卖焦虑,无形中为孩子假期增加负担推波助澜。如此,一些家长也总是感叹,暑假比平时更累人也更费钱。

父母之所以千方百计帮助孩子获得教育资源,无非是期望孩子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但长期来看,如果不顾孩子的成长规律,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其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各大机构所谓的“弯道超车”,实际上是为了销售课程、赚取利益,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加重了家长和孩子的“暑假焦虑”。

诉诸现实,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对自媒体账号特别是教育领域账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清理贩卖焦虑的短视频;对于违规的培训机构,依法严厉惩罚,避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进一步传播,并且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媒体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健康积极的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家校应当打好协同共育“组合拳”,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和充实的环境中度过假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暑期计划,注重劳逸结合、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家长们也要擦亮双眼,切莫陷入到“暑假焦虑”和“过度教育”的旋涡中,要以孩子的成长和快乐为出发点,与孩子共同探讨,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兴趣班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