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奶奶,快点走,一会要迟到了……”8月17日,晌午十二点多,在离石区坪头乡卧龙墕村,8岁的小豆豆欢呼雀跃,手里提个小马扎,硬拽着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出了门,来到村里的戏院看戏。
中午1点,长锣一敲,锣鼓声起,上空只闻镲声连连。约莫着三五分钟的预热,幕布徐徐拉开,只见一女子入场……伴随着清脆的嗓音,演员登场。
“长夜里几番惊梦先行到,呼延爱卿守龙棚多费辛劳……”第一个上演的节目,是传统晋剧《下河东》。悲痛沉郁的剧情、豪迈激越的唱腔、流畅明快的曲调,震撼着全场观众。
小豆豆的奶奶高侯汝今年72岁,从小爱看戏,“我们老人去城里看戏不方便,今天在家门口就能一饱眼福。”
锣鼓铿锵,戏韵悠扬,你方唱罢我登场。原汁原味的唱腔、经典优美的唱段、出神入化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台下群众居民。“村里人每年少不了唱社戏,每年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段,现在村里年轻人少了,只有这个时候村里最热闹,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回来了。”高侯汝老人介绍说。
戏台后的桌上、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道具,演员们加紧更换着服饰、妆容,嘴里还默念着戏词。“急出帐诉衷肠君臣修好,但只见风扯龙旗残月高。”正在候场的小旦演员王三三说,“以前的人们要靠人力,扛着大箱小箱进山演出,很是吃力,现在的路直通村里,我们进村很方便。而且村里吃住条件也都很好。”
随后的几天,《打金枝》《算粮登殿》等剧目轮番上演。“这些戏都是我们喜欢的!”高侯汝老人高兴地说。
小豆豆不懂戏曲,更不懂戏曲中的人物和故事,“看着就是好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和爸爸妈妈回村里看戏,奶奶家门后的戏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