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炉”长沙出差多日,每次办完事回到宾馆第一位的便是冲个热水澡,粘粘乎乎变成清清爽爽,然后观看一档美食节目,也算一饱眼福了。长沙的“热辣滚烫”对于不嗜辣的我来说尚可接受,大不了吃一口辣就噙一口矿泉水,没味却能缓解辣辛。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无粥可喝。在老家习惯了早晚各一碗黄小米粥,黄澄澄,稠稀适宜,清香沁心,既护肠胃又消褥热,可谓“黄金饮品”。而这里的大米粥、杂粮粥、虾蟹粥无论色泽还是口感,都是不可比拟的。因而,在返程途中便反复叮咛家人早早熬一锅带绿豆的黄小米粥,在飞机上小憩的时候,嘴角仿佛已经嗅到袅袅而来的家乡风味的气息……
黄小米又称黍、糜子、夏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酿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黄小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小黄米最早出现在中国长江流域地区,约在大约7000年到前6000年之间。最早的小黄米米作物是野生的,后来被人类在地栽培和改良,逐渐成为现代小黄米的祖先。这一发现表明,小黄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作物之一,中国是其最早的原产地。除了作为食物,黄小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学认为,小米性味甘咸凉,入脾、胃、肾三经,具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等功效。可治疗反胃呕吐、脾胃虚热、泄泻等症。
老家汾阳属吕梁山脉,诲拔在800至1500米之间,区内丘陵、垣地、坡地、梁地、沟地交错。尤其是从西南到东北的弧形边山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达2637小时,年平均气温9.7摄氏度,年降雨量467.2毫米,无霜期177天,年有效积温320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景。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特产“汾州小米”。其色泽金黄,米粒饱满,晶晶透亮,粒度整齐、均匀;其味清香甘甜,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人测试,将汾州小米于空白的A4纸上静置两小时,纸面会有油渍侵入。人言所谓“自然本色,天成地就”,并非空穴来风。汾州小米以粥见长,熬粥时糊化速度快,米汁浓稠,口味醇香。据说山区农村许多老人不患失眠症,就是与喝小米粥有关。困难时期,小米粥还用来滋补产妇,喂养婴幼儿。其功效非比寻常。
汾阳人爱喝粥跟爱喝酒一样出名。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必备有大小不一的米缸,用来贮藏小米。因为天天要喝粥,将米缸置于手头取用方便。 煮粥是一项很讲究细心耐心的技术活。煮粥前,先用冷水将小米淘洗干净,洗时不能用手使劲搓,以免损伤小米外皮造成营养流失。洗净的小米放在清水中漫泡一定时间,可以缩短煮粥时间。根据人口多少,锅中加入清水,水和小米的比例为15∶1,切记将小米冷水下锅。如果沸水下锅,很容易因米粒急剧膨胀而导致口味营养欠佳。煮沸后调至小火,慢慢熬煮约半个小时。期间要不时搅拌锅底,防止粘锅或糊底。搅拌时要按一个方向搅拌,这样可以使小米粥更加粘稠。小米油脂丰富,经高温熬煮后,表面即刻凝脂一层,色泽黄亮,米香四益,晾至半温,连喝三碗仍觉不过瘾。母亲在世时,家中人口较多。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母亲通常一大早就熬好一大锅小米粥,除早饭食用一部分外,另留过一部分,用作晚饭。我们兄弟几个放学归来,稍稍加热,泡几片窝头片,就几口老盐菜,尽管简单,照样吃的有滋有味。煮粥时,用取自地下岩层的自来水最为适宜,如若换作矿泉水或纯净水,则粥的味道要寡淡无味得多。煮粥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南瓜、红豆、红枣、红薯、枸杞、莲子、银耳等食材,熬成别具风味的营养粥。心灵手巧的家乡人,还以小米为主料,推出小米排骨、小米发糕、小米海参粥、小米和子饭、小米锅巴等菜品和食物,广受消费者喜爱。
小米粥好喝又营养,但种植收获黄小米却极其辛苦。 因为谷子属于小粒半密植性作物,顶土力差,单粒种子难以保证顶土出苗,所以在生产上,为保证足够的出苗率,一直采用加大播种量,播种时播种量都大大超过留苗量。所以,在谷子播种后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人工间苗,留苗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那时家里也种植有几亩谷子地。间谷子苗正好是暑期,跟随大人半蹲在田里,左右腿交叉前行,又困又乏,加之烈日炙烤,又怕把谷子苗当成杂草拔掉,毁掉半年收成,可以说一路上小心翼翼又提心吊胆,豆大的汗珠往下掉,汗水漫透了衬衣,浑身上下没一处舒服。真正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有了切入肌肤的体验。好容易盼来秋高气爽,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又要抢收抢割,防止麻雀盗抢果实。然后是晒场上碾打、去杂,跟雷阵雨赛跑,确保颗粒归仓。再将谷子桔杆晒干,贮存充当冬季牛羊马的饲料。汾州小米是家乡的特产,恋家的汾阳人无论身处何方,啜饮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便是他们游走异乡最泯灭不了的舌尖记忆!
近年来,汾州小米搭乘产业化的快车,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造福更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研发推广产量高、品质佳的“晋谷21号”等新品种,规划了东北起杏花村镇的武家垣,西南到三泉镇的西贾璧村,面积近十万亩,涉及一半乡镇、三分之一农村的谷子种植示范区,发展小米加工企业二十多家。采用“点穴式”播种技术,推广半机械化的收割技术,节省了体力劳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金灿灿、香喷喷的汾州小米,喝出健康,喝出富裕,喝出希望!“喝了汾小米,真的好想你”的新潮广告,登上不少地方的高速公路、飞机场、地标建筑等醒目场所。其中的“汾都香”小米,更是扛起产业扶贫的大旗,以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助推十万农户稳步增产增收。其研发的产品,已占领南方的深广港市场,为忙碌的都市生活注入一缕乡间的温馨和甘甜!前日与负责人交流时得知,他们正全力攻关,准备研发一款即开即泡即食的方便小米粥,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零求。将传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正是新时期新农人的鸿鹄之志和创新之举!
“粥”以慰风尘,更抚凡人心。一碗香粥,承载乡愁乡音,更孕育金色的梦想和共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