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务院公布为剪纸艺术十大传承人之一的民间老艺人王计汝,是中阳剪纸的杰出代表。以她为中心的庞家会村剪纸艺术圈,呈现了乡村女性对时空观念认知和对生命与生活的美好祝愿与追求,体现了浪漫、自由、感性的女性特质。
一、时空特征——方寸之间的宇宙乾坤
中阳民间剪纸艺人在传承远古图案造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自己的视觉图案系统。她们能够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放置在同一作品里、同一画面中。一幅幅剪纸图案,古朴中透露着艺人的智慧。不管是婚嫁礼俗中经常使用的喜花和礼花、窗户上逢年过节贴的窗花,还是丧葬祭祀中的纸钱、魂幡、挽花、纸扎等都是一个个小小的人为世界的创造。赵子云的作品《党恩扎在人们的心中》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作品中间是抓髻娃娃的形象,腹部是党徽和天安门城楼,周围是传统的十二生肖、金蟾吐钱、连年有余、鼠闹葡萄等,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展现了党在万物中的地位。将娃娃的腿用像鱼又像人来装饰、载歌载舞庆祝党的生日的图案表示,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如此一来,整个图案就寓意着党的富民政策让社会极乐安宁、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整个画面不失违和,时空跨度非常之大,但艺人的创作游刃有余,超凡的想象力赋予艺术永恒的生命之力。
二、意象造型——传统纹样传承
中阳剪纸中有大量原生态剪纸图案与符号,保留了远古人类生存、生活、生产以及思想与精神世界的寄托等,文化意蕴极深厚,艺术风格稚拙而古朴。王计汝的《十二生肖》中,动物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动物。《虎》一般是过年时贴在窑洞中靠炕一面的墙壁上,要根据门的方向,让老虎的头向门外。它的对面即靠门一面的墙壁上张贴《钟馗》,是镇邪、保护小孩的。俗语说,“老虎不下山(指炕),钟馗不上炕”。老虎扬起的尾巴和昂立的虎头虎虎生威,眼神灵动和警觉。老虎的身体里一定要有旋转“十”字符号,象征着生命永不停息。
三、乡村女性特征——求吉心理
中阳剪纸艺术是由一群乡村女性集体创造传承的,以王计汝、刘玉莲、李凤英、刘五五等剪纸艺人为代表。她们大多师承母亲或者奶奶,所以,这是一个浓缩了几代甚至十几代女性的艺术精华,彰显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与祈盼。在剪纸作品中她们的灵魂是狂欢的,无所束缚的,努力地精进自己的剪技,相互之间切磋技艺,一遍一遍地尝试,这是一种自觉的艺术传承与创造。成双成对、婚嫁是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标志着女性真正成人,生活从此展开了新的一页。崔春梅的《送妆》,送汝的一身新装,胸戴红花、满脸喜气,小孩子放炮送行,公鸡和喜鹊的装饰渲染了喜庆气氛。类似的婚姻习俗在剪纸作品中都有展现,它是乡村女性真实生活的展现。她们是婚俗的践行者也是参与者,所见之景、所写之情都是主观创造的。繁衍后代是女性本能的呈现,也是母性本源最为彻底的体现。曹其林《蝶扑瓜》是寓意生命繁衍的剪纸。瓜多籽,寓意人多子,蝶谐音,绵绵瓜瓞,在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刘玉莲的《碗扣石榴》是根据剪纸谚语“喜蛛石榴扣碗花,孙孙外甥满炕爬”剪的。《开锁》《睡摇车》《富贵平安》《做满月》《过百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八骏图》等是记录孩子成长的剪纸;《二十四孝》《观音救人难》《张屠公李善人的故事》《刘海戏蟾》等一些民间故事,是乡村女性作为母亲教育孩子的剪纸范本;《童年趣事》《跳房子涛雀》《成语故事》等是关注孩子的童谣、童趣剪纸。
现代乡村女性在盛世感召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体验、感受生活的变化。通过作品表达自身的新希望、新生活的有《常回家看看》《宝岛台湾》;学习宪法的系列作品《遵守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应运宪法》;中阳剪纸70米长卷《我爱你中国》《共圆中国梦》《巨变》《家乡新貌》《盛世之春》等。从这些主题宏达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乡村女性眼界的开阔以及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这些作品是乡村女性全部的生命体验与当地的生活习俗的呈现。她们的表达是热烈、奔放的情感宣泄,超越重重苦难与障碍,展现了乡村女性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文章摘录于《吕梁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作者:任小梅 责任编辑:李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