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30个月饼,今年三个孩子都要回家过中秋了,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少得了月饼。”在月饼摊前,来自方山县的李立新一脸高兴地和摊主说。“说实话,孩子们现在都不喜欢吃月饼了,中秋节的味儿淡了,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中秋节才有意思了。”听到这里,在一旁的记者来了兴趣,和他攀谈起来,想要听听他们那个年代的中秋节。
李大叔今年55岁了,人也爽快,来了兴致,一边等月饼出炉一边讲了起来。“每到过节,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尤其是中秋节能吃月饼,那会儿家里穷,没有零食,月饼就是最好的点心,兄弟姐妹都盼着过中秋节。中秋前几天,我母亲就开始准备了,每次看着她和面,揉成面剂子,再包进去一勺红糖,用月饼模子用力一压,再放进家里的小炉子里。我们就在一旁站着,闻着越来越浓的月饼香,等也等不及。刚烤出来的第一个月饼,也顾不得烫,就争着去抢,母亲这个时候总会止住我们,因为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在月饼上点上红点点才算完成。卖相好的月饼是不让吃的,遇到有些残缺的,或者长相不好的才给我们分着吃,其余的要留着中秋节晚上才能吃。再到后来随着生活好起来了,村里就用上专用的汽油桶改装的焦炭炉打月饼,前十天半月就开始打月饼,白天你家晚上我家,你帮我帮你,邻里之间凑到一起,你家去做饭时候我家打月饼,各家轮流着,整天整夜打月饼,家家户户准备过丰盛团圆的中秋节。”
李大叔顿了顿,接着讲道:“十五的晚上,也是一个耐心等待的晚上,月亮总不会早来,山堵着院,院墙堵着月亮,迟迟等不到月亮照到院子中间,我们总是心急得不行。当月亮照到满院时,父亲就拿桌子摆放上母亲精挑细选的月饼、苹果、红枣等,献给月亮,让月亮先吃。那个时候我母亲总是一脸严肃的样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她这严肃背后的含义。等月亮离开我家院子,父母说可以吃了,兄妹几个就开始抢着吃自己早已经想好的月饼或者水果。记得那时月亮好亮呀,就像路灯照在院子里一样,月光柔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听着父母说话,他们会讲他们小时候过中秋节的场景,母亲会讲她听来的关于月亮的故事,那些故事带着点神话色彩,我们听得很入迷,对于月亮、中秋节又多了一些敬畏。”
“你的月饼好了!”吆喝声一下将李大叔的思绪拉回来。拿好月饼后,大叔临走时意犹未尽地说:“和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那时的月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