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一片金黄向远处的群山延展。看着自家田里低垂的青稞穗,农民们满脸笑意。
除了做成炒面、糌粑等传统食品,青稞还能加工成什么?如今,江孜的青稞食品已有40多个品类。青稞做的八宝饭、粽子、蛋糕,甚至是冰激凌、凉粥、植物饮,被摆上上海等地的商超货架。在电商平台,一些青稞“明星产品”受到“秒光”的待遇。
“2023年,江孜县青稞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5.9万吨。致富要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是必然选择。”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胡发炜说。
青稞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想用青稞生产全谷物面包,刚开头就碰了壁。”江孜县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郭文宏介绍,青稞结构特殊,很难被制成用于面包等加工食品的面粉。
在上海援藏干部协调下,郭文宏和同事拜访了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青稞面粉改性技术,解决了青稞难发酵、质构差、易老化的难题。
8月,一条青稞谷物专用的生产线在江孜落地,可年产超过1.3万吨精制青稞面粉和2.6万吨青稞烘焙预拌粉,广泛用于面包、挂面、饼干等食品生产,全部投产后将创造超过3亿元的产值。
“产业链越做越长,产品越来越多元,将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让青稞成为‘致富粮’。”胡发炜说。
图⑥:江孜县的青稞田。 人民日报记者 徐驭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