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本报记者 高茜
国庆节前后,葡萄就成熟了。前几天,吕梁市水保所家属院小区的张锦荣老先生在微信上联系我,热情邀约我回他的小院尝尝他精心“呵护”的葡萄。第一次采访老先生是去年中秋节,一篇关于“不同年代的中秋记忆”与他结缘。那会前往采访时,印象最深的是落叶满地的小区路和略显杂乱的小院子,可今年再去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样。“本来小区院子里没人清扫,尉汾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们通过‘说事议事’,为小区解决了不少麻烦事,还会定期上门帮我们年纪大的住户清理一些杂物,现在日子过得舒坦着呢。”张锦荣满脸笑容,对社区的贴心服务啧啧称赞。
今年8月份,与单位一行人前往交城县东锦肥业采访后,我们都不禁发出“不去工厂真的永远想象不到工厂的变化”这样的感叹。作为化肥行业,这里的产业规模之大、智能化水平之高,都让我们对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进入记者队伍后度过的第3个国庆节。三年间,奔走在路上,我写了几十万字,也记录了许多人的笑脸与幸福,记录了许多行业的变迁与脉动、光荣与梦想。有许多暖心的、优秀的人:在社区帮助下提高生活质量的退休老干部张锦荣、村民幸福她就满足的基层书记尚丽娜、法院系统执行战线上充满干劲的年轻干部李楠……有许多奋进的、不息的企业:智能化水平遥遥领先的东锦肥业、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的庞泉重工机械……有许多生机勃勃、活力涌动的县城、乡村:产业发展强劲有力的柳林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上林舍……在每次召开的不同主题的发布会上,聆听着为民、利企等奋发有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铿锵足音时,我心中都会涌动着骄傲与自豪。
年复一年,许许多多难忘的瞬间都在我的笔下流露,进乡村、访园区、看民生,与读者一同探访吕梁大地的新气象,见证一座座城市的新变化,让我倍感幸福。每次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采访对象言语当中透露出来的幸福感,而我也经常会在这样的浸润下,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阵阵暖意:因为每一年,我都能为自己在这样的岗位记录着、行走着感到无比自豪。每一年,我都在祖国的怀抱里感到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