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子璇 通讯员 贾永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
近年来,孝义市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这一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行动准则,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吕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立足市情、体现孝义特色,深学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一园一企一业”乡村振兴路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孝义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孝义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工程,构建共享共富新格局。以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兴村、更新、融合三篇文章,以“一园一企一业”为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双向赋能、共同繁荣。孝义市八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监督,8月23日,在前期多次进行调研和认真部署的基础上,《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题询问会如期召开。
“我市在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振兴基础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市在扎实推进构建农文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振兴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我市在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中,如何开展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专题询问会上,16名孝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4名人大代表面对面向16个市政府部门负责人提问,一问一答,问出民生关切、答出责任担当,凝聚了推动工作的共识。
一直以来,孝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乡村振兴工作,今年更是聚焦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实现新跃升,打出了一套履职“组合拳”。6月,人大常委会集中视察组先后到大孝堡镇东盘粮村、长兴村,梧桐镇北梧桐村,下栅乡西铺头村,胜溪湖街道那庄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视察,并通过发函、电话、部门座谈等渠道广泛征求问题和建议,确保专题询问问在“点”上。经过层层筛选和研究讨论,最终敲定16个问题,这16个问题饱含民意和诉求,让人大的监督之问承载着满满的民心民意。
“我也有一个问题。”孝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辉举手提问,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采取了哪些措施?
短暂思考后,孝义市交通局局长周孝安给出了答复,我局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总抓手,积极部署,努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2023年末,我市等级公路总里程为1725.571公里。形成了市域“一圈、七纵、五横”的干线道路网,三级以上公路为主体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基本构建“中心城市辐射区域、乡镇互相连通、城乡全面覆盖”的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干支相连、畅乡通村、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衡量区域公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公路密度”,我市已经达到182.44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甚至全国县级城市中位列前列……周孝安的回答如数家珍,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以文融旅、以旅载文、文旅促农,加快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郭小兵委员提问道:“我市在扎实推进构建农文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振兴做了哪些工作,具体成效有哪些?”
孝义市文旅局局长秦慧琼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助力乡村振兴大背景,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培育业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品牌,做强产业,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孝义市已经拥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9处、吕梁市乡村旅游景区18处、吕梁市乡村旅游客栈3处、黄河人家8处。
近两个小时,孝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一波又一波地询问,各部门负责人不回避、不掩盖地应答,一问一答间充分彰显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新跃升的坚实步履和坚强信心。
孝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委主任张贵森表示,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市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这次专题询问,我们就乡村振兴总体工作以及特色农业发展等人民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问,希望以此来推进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要厚植为民情怀,“接地气”“有底气”“树正气”,深入农村基层,多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孝义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有效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