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两亿多。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很多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出现很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去医院就医,首先必须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挂上号了,还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医院相应的科室门口的自助签到机上报到。这个就很难,我们知道,不少老年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空留着老人,而老人又生病的概率高。一旦生了病,要在手机上操作挂号,是十分困难的。当然,到医院现场挂号也可以,但我看到的是,不少医院的分诊台上,都写着:全部预约,现场无号。如果是手机上有人帮助预约上号了,进了诊室,医生开单让患者做其它相应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再找那个医生时,还需再扫码续诊,程序也比较麻烦。在医院,不少老人手里抱着个手机,慌恐无奈的,大有人在。
再说消费市场,有一次,我去一个刚开的盒马海鲜店买东西,挑好两条鱼结账时,服务员告诉我,不能用现金,必须先下载盒马APP,然后,在手机上结。我试了几次,弄不成,只得作罢,弃鱼归家。估计是这种情况比较多,不久,这家盒马店就专门设了一个现金结算台,方便老年人购买。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老年人在接受互联网等方面,比较迟钝,操作困难;另一方面,各个层面的服务工作也跟不上,不少服务人员,嫌老年人麻烦,没有耐心。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老年人,显得很无奈、很寂寞。
当然,这并不是说互联网不好,也无意贬低它的作用。只是想说出一个问题,一种苗头,一个倾向,就是如何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为老年人开辟多条方便通道,这也是老有所乐的一个方面。让人欣喜的是,不久前,广电总局等部门,已经明确指出,不准设置一些电视开机广告,简化开机程序;铁道部门,也在专为老年人,增设购票网点。这些,都是急老年人所急,想老年人所想的良策。人人都要老,家家都有老人。当下,老年人除了需要关爱,还需要一些生活的方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