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有所寄

□ 李 峰

近日,读完王蒙、阿来、刘亮程等著的《人间所寄》,是一群作家们所写的一本散文集。或忆或思,或议或评,内容丰富,都是有感而发。掩卷遐思,是啊,这有情有义的人间,有多少值得珍惜和留恋的东西,让我们一生钟情,不离不弃。

有所寄的都是有所爱、有所恋的。人活着,除了饮食男女,有的人喜欢绘画,一生情系丹青;有的人酷爱书法,沉缅于黑白浓淡之中;有的人精于博弈,在楚河汉界之间,游戏人生;也有的人热爱美食,天南海北大块朵颐。等等。而我,拥有一间书房,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因为,那里才是我一生的心灵所寄。

念大学的时候,常常出入老师们的寓所,很多次在老师们的书房,聆听先生的教诲。从那时起,我就特别想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现在想想,也许从那个时候算起,我就立志一生,以书为命,与书为邻。把一间书房,作为我的安身立命之处。

记得那是1985年,我准备结婚打家具。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木材还需供应。父亲托关系,批回一点五方长子松树圆木,为我准备结婚家具。其中,我专门挑出几块板子,做了一个小书橱。上面是四层,玻璃推拉门,最底下是个小木门,装了个不锈钢圆珠子,算是个小跌门,放一些暂时不看的书籍。这个小书橱,就摆在沙发的旁边,坐在沙发上喝茶时,顺手就可以取下阅读。做双人床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书橱式床头。这个长条形的小书橱里,可以放五十余本图书,为了防尘也是装了玻璃推拉门。我把一些平常看的书和工具类书籍,摆放在其中,每天入睡前,我就从床头的书橱里,抽出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看上一会儿,然后,再放回去。这沙发旁的一个小书橱和一个床头书橱,再配上一个写字台,就算是我的书房的雏形了。这两件半家具(如果床头书橱算半件的话),就占了我全部结婚家具的一半。现在想起四十年前书橱的事情,还是满心欢喜,十分留恋。

真正有一间小书房,就到了2020年。那一年,我们搬进了政府盖的一套小二楼宿舍,房子不大,但间数不少。我在二楼选择了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做了书房。那时,按房子尺寸,我设计了三个大书柜,背板直接钉在墙壁上,周边用木龙骨和五合板,做出书柜的侧面和书门、柜门,同时,还做了一张能放得下电脑键盘的写字台。书房选好后,我把原来小书橱里的书,还有堆在床底下纸箱子中的书,全部都挪出来,摆放在新书柜中。从那时起,我有了新居舍,那些书籍也有了安身之地。自此,我的书也就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流浪生活。我的书房就在卧室的隔壁,晚上下班回来,我就可以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读书写文章,非常安静。有时候,夜里突然有灵感来临,或想到了一个标题,或冒出了一句诗,我会很快来到书房和书桌前,把它们迅速记下。如果文思流畅时,也就坐下来,一气呵成。比如,我的散文《感觉彦平》,就是源于一个梦。梦中,我梦见与老师彦平在山西大学念书的情景,梦见他在作画,梦到我参观他的毕业创作。这些画面都很清晰。于是,我飞快来到书房,毫不思索地在稿纸上写下《感觉彦平》这个题目,然后,一口气就把这篇散文写完。之后,这篇散文就在《吕梁日报》发表,并被收入他的纪念文集。就在那个小小的书房里,我还编好了我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著作《李峰文集》,并创作了诗歌《黑色三月》三首,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诗歌《春天的抗击》,被当时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新闻社评比为二等奖。是这个小小的书房,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并得到社会的认可。那个时期,我先后加入中国诗歌学会、山西作家协会,并被推选为汾阳市诗歌协会副主席、主席。在一个小小的书房里,面对那么多文学巨匠、大师的著作,我永远是个学生。坐在一个书桌前,文思泉涌时,我又是一个作家、诗人,是一个生命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探索者。庆幸的是,多少年间,生活工作在喧嚣纷繁的社会当中,苦了累了,迷惑了彷徨了,我还有一间小小的书房,那是个我心灵的一个港湾,一个灵魂的寄托处。

书越买越多,种类也更加繁杂。这时候,就显得书房太小了。那一年,女儿出嫁后,我决定把女儿腾出的那间房子,打造成一间书房,我想让我的那些宝贝书籍,有一个更好的归宿。这时的我,已不像是刚结婚时候的我了。相对来说,经济条件也好转了很多,而且,2017年,我已退出领导岗位,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读书写作。我想,没有了工作压力和责任,减少了交际应酬,身体还没什么大毛病,特别是,无论社会经验还是工作经验,都积累了很多,这应该是创作的一个极好的时机。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把我的心灵、我的余生,都交给书房。这也就结结实实地回答了那个多年来,让我心归何处的问题。

幸福的事情总是有滋有味的,没有什么比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更让我纵情、激动的事情。很快,我就把原来的小书房里的那些旧书柜都拆掉,然后,请了一家家具定制公司,根据小书房的层高和面积,量身定做了一套更大的书柜。这次做的新书柜,材料是金丝檀木的,材质适合北方的干燥气候,不易开裂。书柜的高度,一直做到房子的顶端,为了安全,安装时,每一节柜子,都用角钢,与墙壁牢牢固定在一起,很是结实。现在看来,这个原来的小书房改造后,基本上就像个小书库了。我把之前小书房柜子里所有的图书,还有临时打包放在贮藏间的书籍,以及我念大学时的教科书,都取出来,分门别类地装入新定做的大书柜中。不常用的就放在最顶端,需要查阅时,取个梯子去拿。这次改造,我还专门做了角柜,一是很好地利用了那个房间的转角;二是为了美观。我在角柜里,摆放了一些平遥漆器、茶壶茶盏、奇石,以及我获得的一些荣誉奖杯、奖状等,看起来,既文雅又显品位。小书房改造完成后,我就开始逛各大家俱城,寻找我喜欢的书桌、书柜。我还要在女儿腾出的房间里,打造一个更大的书房。终于在晋园装饰城一家大的家具店里,我相中了一套,连三支书柜、一个书桌、花去4.8万元,也是檀木的。书柜的玻璃门边上,镶有中国风元素的连贯方格,顶部刻着祥云和如意,底部的柜门上,还雕出梅兰竹菊的图案,书桌也大度气派。我不放心,还请文友作家韩守林先生,又去店里帮助参谋了一次,他也很认可。这样,我的又一个新书房,就算造好了。想想从一个拥有小书橱,到小书房,再到含有小书库的完整意义上的书房,心里别提有多么爽,多么高兴。

从此,我一大早就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听窗外布谷鸟的鸣叫,看麻雀在枣树上飞来跳去。秋天时,枣树上挂着一串一串的红枣,树枝探过来,十分养眼。冬天来临,雪花从窗前飘落,落在枣树上,落在窗台上,一派银装素裹。清晨,在书桌前品一杯龙井茶,黄昏时再品一壶陈年普洱,不尽的诗情画意,昭然而来。在这个书桌上,我铺上毡子,摊平宣纸,再一次挥毫泼墨。在这个书房里,我先后创作了《西河走笔》《日子的味道》两本散文集,《装在陶罐里的春天》《月季庐诗草》《我是我的仇人》《你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符号》《想你时也正在遗忘》五本诗集。我撰写的《高举中国酒魂的旗帜,打造中国诗魂高地》,获得了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征文二等奖。

人间有所寄。我的所寄就是一间书房,别无所求。只有在书房里,我才能心静如水,淡泊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