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临县城庄镇

移风易俗出实招 文明新风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 王洋 通讯员 李亮亮) 近年来,临县城庄镇把移风易俗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施“12334”举措,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城庄镇是山西省文明乡镇,全镇共有37104人,辖18个行政村、两个移民社区和一个农村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该镇聚焦农村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人情礼金“随不起”等民生热点问题,在全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大胆革除封建陋习。

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按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成员由村里群众中威望高、有办事经验的乡贤组成。做到事事有人管,群众信得过,事宴风气新。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各种事宴有路径,移风易俗有约束。婚事新办提倡彩礼不超10001元,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彩礼变献礼,把“改口费”“离母钱”用于为老人购买养老保险或缴纳爱心赡养基金;提倡订婚不操办;反对结婚迎亲雇用豪华车队,提倡简约用车的绿色迎亲方式;反对恶意闹洞房,恶搞伴娘等行为。为使村规民约便于操作,该镇推出三项措施:由总管上门发放婚事“恭祝卡”;主家填报报备单,明确事宴日期、地点、参加人数及具体饭菜、烟酒、礼金标准;届时,理事会派人现场检查拍照留存建档,与文明户评比、公益性岗位用工相结合,使村规民约有了软约束。丧事简办提倡村里举办追思会代替传统丧葬模式:吃大锅饭;禁止雇人哭丧、低俗表演;殡期不超五天;丧事礼金亲属不超过200元。这些村规民约的制定,使村民们明白了该怎么做,应怎么办,既简约又实惠,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党员带头,破旧立新。城庄镇把党员推到第一线,让党员做表率。全镇868名党员干部全部签订《城庄镇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带了头,群众跟上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该镇蔚然成风。

典型示范,广泛宣传。在革除封建陋习推动文明新风建设中,该镇还十分注意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把移风易俗政策规定、好人好事改编成临县秧歌、道情剧、小品、三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的落实。湫水柏林苑社区居民自编自演《三句半》唱道:“婚事新办立新家,不要房来不要车,夫妻互送幸福花,人人夸。”真实地唱出了社区的新气象、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