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明天是一年的第一天。
这样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人类生生不息延续的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纵使你昨天的故事依然在,但过了今天已然成为历史。
人世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交替变幻。
政教专刊《新观察》栏目开设一年了。每月一期的频率,一月一变的话题,从主题选取到整体文章脉络的把控可以说做到了能够与读者互动,真正去观察读者所关注的东西;每一期也基本做到了用平实简洁的文字,讲述真实故事,让每一个故事能够给读者提供有价值、好看、耐看的内容。
栏目开设之初,我们还抱有一丝希望:那就是倘若能引起共鸣,最好!
事实上,多多少少产生过共鸣。《摆渡者说》一出,孝义碗碗腔剧团原团长郭纹铭一直想见见记者,想通过记者讲述更多碗碗腔剧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小阁楼里的“民间表达”》刊出第二天,柳林县原新闻办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勤就评价,这算得上是一篇写“柳林盘子”最好的新闻作品;《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更是激发了基层一线巡逻队伍的干事热情……
可以说,每一期《新观察》都有不一样的话题,更有不一样的精彩。
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自己手下的笔讲述被采访人的故事,把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特别是能够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一缕缕光彩展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在讲述这些人物故事的同时,还可以和这些人成为朋友,成为某一话题的知心人。这就足够了。
李牧主任在《新观察》“开栏语”中这样说,新时代,大数据算法会剥夺人观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而不能自拔。所以,总还是有许多人,依旧热爱报刊,热爱文字,依旧乐意捧着一本书或报纸,安静地阅读。这也是为什么在大数据算法之下,流量为王、视频为王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坚持做《新观察》专稿栏目。
《新观察》还会一如既往,从今天起,我们在《新观察》推出“他们这一年”。从明天起,政教专刊部还会关注每一个“他们”,陆续推出“普法这一年”“维权这一年”“入职这一年”“陪考这一年”“反诈这一年”“驻村这一年”“成家这一年”“获奖这一年”“履职这一年”“考研这一年”等,将聚焦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每一位普通人,通过讲述他们身边的点滴变化、精彩故事,充分反映在建设美丽幸福吕梁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值得留存的时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