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孝义

以榜样力量引领少年向阳生长

孝义市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孝义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

□文/张丽妍 图/孙燕

日前,孝义市经过严格评审,授予100名中小学生2024年“新时代孝义好少年”荣誉称号,并展播他们的事迹……好少年典型可以说层出不穷。

他们中有在小学阶段获得2项国家专利的“科技创新小院士”,有日复一日陪伴孝养父母,事奉师长的“孝亲尊师小楷模”,有坚持做公益事业,致力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公益形象大使”,有面对生活磨难,自强不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的“坚强小巨人”,有对中医针灸充满兴趣,勤学传统医学并学以致用的“中医小达人”。他们从多维度展现出“新时代好少年”爱党爱国、勤学创新、传承文化、砥砺品德的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与担当,生动彰显了青春向上的榜样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19年以来,孝义市将“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学习宣传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挖掘好少年先进事迹,推出了一大批向上向善、自强自立、可信可学的新时代好少年典型,示范引领少年儿童沐浴在阳光下,如朵朵蓓蕾灿烂绽放,茁壮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截至目前,“新时代孝义好少年”事迹发布仪式已连续开展6年,共推选出610名优秀少年,形成了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了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勤学创新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郭丰源:热爱发明的科技“小达人”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在孝义六中673班,就有这样一位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科学少年”,他叫郭丰源,是2024年度“勤学创新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2024年1月9日,年仅11岁,还在读小学的郭丰源获得了两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型专利证书:“一种空气能饮水机的溢出水回收机构”和“一种安全防护装置”。

近日,在孝义市崇文街小学校史馆,郭丰源给笔者演示了他的一项发明——“空气能饮水机”:不需要连接电源,轻轻旋动连接着空气导管的开关装置,模拟饮水机塑料桶内的水,便顺着导管缓缓流出。2022年,该作品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大展评选,荣获“全国创意作品(少儿组)第二名”,是吕梁市唯一获此殊荣者。目前,作品已被母校崇文街小学校史馆收藏。

谈起这项发明的背景,郭丰源说,当时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在科学课上接触了大气压力的知识,想到平常用的饮水机必须插上电才能取水,为什么不能利用大气压力让饮水机不插电就能取水?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回到家就开始尝试。

其实,郭丰源的好奇心并非心血来潮,他从小就爱问很多问题,还经常拆电子表、游戏机等各种物件,是家人眼里的“小拆家”。

可是相比熟悉的拆装,这次空气能饮水机的制作,要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制作前,郭丰源首先到处搜集饮料瓶、瓶盖和泡沫木板等材料。试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让年仅10岁的郭丰源很受打击,心情低落,爷爷这个坚强的后盾一边积极鼓励,一边和孩子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试验与修改,简单、便捷、低碳节能的“空气能饮水机”终于诞生了。

郭丰源坦言,小发明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是他喜欢科创的原因。但科创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坚持和耐心。对于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孝义好少年”,郭丰源深感荣幸:“以后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发明更多东西,为孝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师孝亲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王鑫茹:妈妈的辛苦我分担

自信的语气,明媚的笑容,这是笔者第一次见到王鑫茹的印象。这个来自孝义市青年路小学四年级162班的学生,看起来和很多幸福的小孩一般无二,但她的人生浓度却和别的孩子大相径庭。

王鑫茹从小便展现出懂事的特质。姥姥回忆,3岁的时候,王鑫茹的爸爸因车祸住院,妈妈不得不把她安置在姥姥家,就这样王鑫茹跟着姥姥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期间甚少哭闹,还懂得打趣姥姥,就是想爸爸妈妈了,也不哭,要乖乖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

麻绳偏挑细处断,屋漏偏逢连夜雨,从三岁到三年级,王鑫茹在懵懂的年纪里尝到人生最初滋味是苦。未曾料到,爸爸突发脑出血再次打破了原本平静安稳的日子。“妈妈为了养家糊口,打了两份工,去年又找了兼职,星期天既要给培训班打扫,又要打零工,很辛苦。”磨难让人成长,王鑫茹更加懂事坚强了,为了不让妈妈那么劳累,她学着整理房间,洗一些小的衣服,每天和哥哥们轮流去医院照顾爸爸,洗脸洗脚,端水喂饭,给爸爸讲故事,逗爸爸开心,俨然一个小大人。“妈妈实在太辛苦了,尽我所能照顾好爸爸,我多做一点,妈妈就会少累一点。”王鑫茹的懂事让家人既心疼又欣慰,也因此成了家里的团宠,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好孩子。

康复漫长,需要每天锻炼,每天按摩,王鑫茹把写作业的时间精简再精简,小小年纪就习惯了统筹兼顾,留出时间给爸爸拍打按摩,扶爸爸出去散步。

从家里到学校,从女儿到学生,身份转变,不变的是王鑫茹小太阳一般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困境,有人选择退缩,有人选择拼搏,我很庆幸,我和我的家人选择了后者,我觉得我们的未来都会更好。”王鑫茹依然还是家里最小的一株小草,但却是“疾风知劲草”这句诗里的小草,尊师孝亲是她日日践行的小修行,亦是我们孝义“行孝仗义”的写照。

“担当奉献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岳树辉:做文化传播使者 当新时代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激励了无数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同样也激励着孝义市第三中学的岳树辉。

出生于2008年的岳树辉,现为孝义市志愿者协会会员、“科普孝义”公益形象大使。对于他来说,每天的学习是读万卷书,而热心公益就是他行万里路的印证。

中考结束后的假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岳树辉加入孝义市志愿者协会,他说,要让自己的空闲时间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

如今,16岁的岳树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公益活动经验,自2023年加入公益事业行列以来,他的身影就频繁出现在各类公益活动现场,他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主办的“礼赞二十大 青春向未来”文化文艺志愿活动中,岳树辉始终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串词撰写、活动宣传、节目排序、道具准备,他将“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在文明办主办的“我讲家乡谈变化 龙腾盛世话年俗”活动中,他主动加入志愿者年俗主播的行列中,在直播前一周就准备好直播所有稿件并开始排练,在直播过程中他凭着丰富的直播经验,带动直播间气氛,积极与观众互动,认真解答观众问题,向观众介绍传统年俗活动,带观众走进志愿服务活动现场,采访现场参与群众。

热情大方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岳树辉在钟爱的公益事业中如鱼得水,尽情绽放,也慢慢成了老师和同学们心中事事通事事能的小助手,成了“同事”眼里德才兼备的小能人。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让自己融入团队时才最有力量。对岳树辉而言,这片大海是无地域限制的公益事业,亦是哺育他成长的家乡。

闲暇之余,岳树辉拍摄了很多宣传视频上传到了网络平台上,收获了很多的点赞,播放量也随之增大。“让更多人了解到不一样的孝义,感受到孝义的崇孝尚义人文宜居,作为一个孝义人,我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岳树辉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孝义好少年的精神风貌与社会担当。

“勤俭自强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张子怡:学着“长大” 让家“支棱”起来

在实验中学初一102班,有一位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小女孩。她内心独立而强大,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她是2024年度“勤俭自强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张子怡。

张子怡家住兑镇镇下令狐村,小女孩从出生就遭遇各种磨难,父母均为智力残疾,刚出生第二天被母亲抛下,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姑姑姑父、下令狐村委以及社会好心人给了很多关爱。

不幸的家庭遭遇使张子怡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也磨砺了她自强不息的品格,使她变得更懂事、更勤奋、更坚强。她从不抱怨,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打小就学会了很多农活、家务活,力所能及地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在家务和学习之间,她处理得游刃有余。

“孩子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帮助爷爷奶奶在家里做活计、喂羊。”“这孩子真的是听话得多了,就像‘小大人’一样。”村民对张子怡的表现赞不绝口。

“我知道我的家庭情况不如别人家,我需要比普通同学更加坚强一点,内心要强大一点,才能把这个家也‘支棱’起来。”小小年纪的张子怡便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开心果”,有了她,爷爷奶奶不再孤单,爸爸也过得无忧无虑。

在长年累月的生活实践中,张子怡收获了很多,心智远远超过同龄人。她深知爷爷奶奶供她上学不容易,所以平常学习非常刻苦用功。而作为实验中学102班的班长,她更是以身作则,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帮助带动身边同学努力学习。“她是非常受欢迎的班干部,不仅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也会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同学自强自立、努力学习,对周围的同学也有带动作用。”班主任安佳俊这样说。

“专长传承型”新时代孝义好少年

李卓航:少年和中医药的双向奔赴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正在诵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少年名叫李卓航,是孝义市六中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被中医文化圈粉的好少年。

因为李卓航的妈妈是一名中医大夫,他自幼便对中医文化耳濡目染,随着年纪增长,对中医文化的敬意和热爱越发深厚。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古老的医书引领他走进中医的深邃世界,他开始认识各种奇妙的草药,了解它们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对中医针灸之术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小小年纪,“把脉”“针灸”“气口”等专业知识说得头头是道。

面对晦涩难懂的中医知识,李卓航一点不觉得枯燥,反而深深吸引着他不断探索。“草药的简单组合就可以医治一种或几种疾病,不觉得它特别神奇吗?”看出了笔者的疑问,李卓航说起了自己五六岁时的一段经历。“有一天我爸一直打嗝,我看他难受就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给他扎了两针脾俞穴,打嗝就好了。”

中医强调和谐统一,针灸需要耐心、细心和精准,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塑造着他,2023年崇文街小学第五届校园读书节课本剧展示活动中,李卓航组织班级21名同学共同演绎的《舌战群儒》课本剧就是一次集中展示。

据同学们回忆,当时参加人数非常多,时间也特别紧,李卓航邀请了自己的姥姥来给我们做指导,又买水买食物,把整件事情安排得非常周密,那次表演我们非常成功,现在私下里我们都叫他小诸葛。

随着对中医了解的加深,李卓航对它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开始慢慢成为班里的健康小达人,他闲来无事就给同学们讲讲养生之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让同学们写成纸条,回家后查阅资料,或者寻求妈妈的帮助。

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一知半解,再到学以致用,李卓航的进步给家人带来了大大的惊叹,也培养了自己气定神闲、谦虚自省的好脾气。

“中医不仅是医学,也是文化学、哲学。”在李卓航看来,中医有趣又伟大,未来,想做中医文化的传承者,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认可中医、选择中医,成为中医药的受益者、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