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年终特刊

刘文婧:做好村里的每一件事

“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这是党对我们到村工作大学生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柳林县庄上镇山头村支部书记助理、报账员、村“两委”办公室主任刘文婧正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2022年10月,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城市,也有一大批人怀揣梦想,下沉基层一线,将青春的“温度”传递于乡村。刘文婧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出生的她,别看年龄不大,但是在村里已经是“重要人物”了。

“婧婧夏天在大棚里,冬天也在大棚里,小姑娘真是付出了不少。”山头村村支书满是认可,自豪地说道。他说的这个大棚便是山头村积极贯彻落实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生动实践。

刘文婧介绍,山头村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牢牢抓住党建这个关键核心,以“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绘就农民增收的“幸福图景”。她到村后,所做的工作也主要围绕着村民的“致富棚”。

刚到村工作后,她有想法、敢干事,但经验不足。为此,她经常到老党员、老干部组建的“后援团”寻找帮助。随着工作的深入,她发现,山头村有不少闲置土地,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一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我们村能不能盘活现有的闲置土地,壮大集体经济呢?”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间,她敢说敢做,借鉴好经验,提出要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她立足村里实际,兼顾群众需求,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参与盘活了闲置的30亩土地资源。这盘活的土地用来发展朝天椒、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特色果蔬产业等项目,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的新发展模式,带动村内120余人就业增收,有力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

她没事就喜欢挨家挨户溜达,谁家有个大事小事,都主动前去帮忙。渐渐地,刘文婧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民们对她的称呼也从“那个娃娃”变成了亲切的“婧婧”。

刘文婧常说:“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说百姓话、吃百家饭,知百姓冷暖、为百姓谋利。”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