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海砚
托管工作不是一家人的事情。眼下,从育龄期青年男女到含饴弄孙的老年群体,都十分关心关注托管问题,幼有所育、幼有善育,是万千家庭的殷切企盼。从我市推出的《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大背景下看,托管早已不是传统理念中“摆几个凳、做几顿饭、看看孩子”这么简单,推动托管服务尽快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一项需要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
这样看来,市总工会好像走在了前走在了先,能够及时在市直机关职工子女中开展寒假托管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全市“有得托”的现实推进一些基本基础的工作。其实,要想做好托管工作,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不断完善与优化各项相关工作。比如推进支持一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和普惠托位建设,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全市民生工程中。
托管服务还需要在模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结合地域实际和发展需要,探索一些社区办托、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更多元的托育服务模式,努力打造5分钟、10分钟托育服务圈。事实证明,只有动员更广泛的力量、调动更充分的资源,托育服务才能从质上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托管服务更需要质量保障和安全兜底。是否安全、放心,是一个家庭、父母选择托管服务时考虑的首要问题,这就得看托管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努力让托管服务从“托得起”升级为“放心托”,让更多家庭和父母放心安心。
总之,托管服务是家事,更是国事。只有高质量的托管服务,才会对提升公众生育意愿和家庭幸福指数,对提升劳动者工作效率、让其全身心投入经济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