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学安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培育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沃土,这里所指的“营造”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高效办结市场主体和群众符合规定的各类诉求,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还应该通过创新性的工作,高效办结个别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存在一些障碍或壁垒的市场主体的诉求。因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单位多,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齐心协力营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唯实唯干的工作氛围。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为了有力有效推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充分发挥人大职能,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着力推动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共同谱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吕梁篇章。
2023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中提出要“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同年2月24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高效能服务优环境。围绕‘三无’‘三可’要求,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复制推广50项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推动‘五有套餐’全面落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房证同交’‘地证同交’等改革。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等改革,全面铺开‘一业一证’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的工作安排。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并听取和审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列入了当年人大监督工作计划。
2023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市行政审批局、临县、兴县、岚县、离石区、汾阳市等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于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会后,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专题调研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指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审管衔接不够顺畅、网上服务效能仍需提升、一些政策兑现不够便利、“标准地”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六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机制,提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便利性;进一步规范执法,提升执法监管的公正性;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智能政务服务的高效性;进一步完善“政企通”,提升政策兑现的时效性;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强化项目用地保障;进一步完善保障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等八条意见。
2024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吕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提出了“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充分发挥吕梁转型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坚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制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同年3月27日,在吕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深化提升行动,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再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13件、跨市通办事项30个。依托‘吕梁政企通’平台,集成可兑现事项300个以上,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快各类服务热线归并‘12345’平台,完善接诉即办机制,提升‘一网通办’效能”的工作安排。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将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听取和审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列入了当年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落实《审议意见》所提意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不断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实施跟踪监督,2023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有关人员深入中阳中钢集团、鑫岩煤矿,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政务中心,汾阳市汾河酒厂、印得高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并分别在中阳县宁乡镇、交口县水头镇、汾阳市文峰街道办人大代表联络站与省、市、县、乡人大代表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了三个县(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广泛听取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我市营商环境的看法、反映以及意见建议。2023年12月底和2024年3月底市行政审批局先后两次向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提交了《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进展情况。2024年后半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安排,组织市行政审批局、发改委、工信局、城管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税务局、能源局、文旅局、融媒体中心、吕梁日报社、供电公司等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意见。同时,为了促进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我们采取市县人大上下联动的方式,委托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本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审议意见》情况实施跟踪监督;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并对该《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两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同向发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市招商引资中心提供资料显示,2023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88个,已落地开工150个;2024年1至11月,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9个,当年落地开工107个,两年的签约项目和开工项目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据2024年1-11月份吕梁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1月底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二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岚县、文水、汾阳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40.4%、51.6%和49.9%;2024年1-11月份,全市制造业、交通运输(含仓储业)税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19%、277.55%,二产、三产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85%、11.63%。从上述资料看出,在我市各类生产要素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效,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也充分说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中共吕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工作要求,作出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围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开展改革攻坚的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振国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大将持续跟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计划将2025年确定为“人大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年”,通过明察暗访、专题询问等形式,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营商环境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生产力,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最大动力。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着力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试点多在吕梁落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委部署,充分发挥资源、文化、区位等优势,创造性落实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把战略机遇、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着力推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打通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破除发展“肠梗阻”,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栽下更多“梧桐树”,让企业舒心安心投资兴业;着力推进聚焦政务服务,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担当作为,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