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特色习俗“酿”出浓浓年味儿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图为剪纸艺人们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刘丽霞 摄

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习俗。在我市庆祝新春佳节的习俗中,往往可以看到临县伞头秧歌、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这些习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春节充满了欢声笑语,酿出了浓浓年味儿,也让人们在庆祝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家庭温暖和民族情感。

锣鼓喧天庆盛世,载歌载舞闹新春。在享有“中国伞头秧歌之乡”之称的临县,伞头秧歌展演是新春佳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铿锵的锣鼓声、悠扬的唢呐声奏出了节日的喜庆。每当秧歌展演时,道路两旁都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彩车的带领下,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欢乐的人们扭起来,彩绸飘起来,彩扇舞起来,将过年的热闹和欢乐、喜庆的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参加秧歌表演的第五个年头了,去年从正月初二开始,我们60多个人都出去扭秧歌了,连着扭了好几天,每次扭三场,村民们都爱看,年轻人觉得好奇、新鲜,老年人觉得亲切、好看。第一场扭完后,会扭秧歌的村民们还会加入我们一起扭,等两场过后,我们就开始扭拜年秧歌、祝福秧歌,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就越扭越有劲。”今年63岁,来自临县三交镇正坡村的高爱明表示,“今年过年,我还会带领大家继续扭秧歌,一起分享新年的欢乐,也让大家共同感受伞头秧歌的魅力。”

窗花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年的憧憬。“大家看我剪得这个蛇宝宝漂不漂亮?”剪纸爱好者刘晶晶正在教孩子们剪窗花,一把把剪刀在红纸上轻轻舞动,纸屑纷飞间,一张张红纸变成灵动的小蛇、俏皮的娃娃等数个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惟妙惟肖。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的作品,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迎春气息。“我小时候过年时经常看到母亲剪窗花,然后把它贴到玻璃上,现在想起来感觉特别温馨。我觉得小朋友只有参与年俗活动,才能把传统的年味记住并传承下去。”刘晶晶表示。

伞头秧歌展演、剪窗花等仅仅是我市特色节庆活动的冰山一角。今年我市结合地方实际,共同策划推出了联欢晚会、书画摄影展览、秧歌灯展、年货节、读书悦读、民俗旅游等二十项群众文化活动,形成“边赏、边玩儿、边买”的丰富体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感受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享受欢乐祥和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