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
这一年是公元1586年,距今正好439年。对于岚县来说,万历十四年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来了一位“怒爹”——老百姓叫县令是父母官大人,从兴县调岚县任县令,他叫谈应春。
谈应春,陕西安化县人,举人出身,先是任兴县分管教育文化交通城建的常务副县长,政绩很有声誉,史赞“秉铎有名”,在万历十四年由中丞许公推荐咨请朝廷提拔到岚县任县令。
“怒爹”是个大狠人。他一来岚县每天胡子也不刮,皮鞋也不擦,瓜皮会也不开,起早贪黑风里雨里扯开腿到处跑,街头巷尾微服私访,不论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怕他怕得打哆嗦。他恩威并举,调整赋税,振兴文教,重拳出击扫黑除恶,专治各种圪梁爆节疑难杂症,揪住小混混的耳朵直接耳刮子斥候打得满地找牙,吓得黑社会老大都不敢呼吸,门边子也不敢出,一时市井一片安宁繁荣景象。“怒爹”是个大工头。谈县令除过整顿吏治,淳化风俗,调整赋税,打黑除恶之外,还干了几件项目工程,当然都是兴利革弊的民生休戚工程。常言道:“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可是谈县令非要修不行。明代岚县的县衙在今岚城城内小学院内,据宋元诗记载,岚州衙署经历几朝虽在大定二年重建,但堂宇倾毁残破严重。在谈县令大加创修下,建有正堂三间,赞政厅三间,库房三间,供吏户小官办公的六房十四间,西书房南北各三间,厨房三间,男女监狱各三间,后堂三间,此外还有典史署、察院、按察、布政司、东西耳房、后堂风雨连廊、东西角门、楼、亭等,衙署“体制斯备”。谈县令还动大工修了水门:“东城南有水门,年远淤壅久雨灌损,知县谈应春复疏通修整”。护城河深一丈多,宽一丈,发动官民在沟里手铲肩担,掏挖淤泥,补修城墙,加固水门,这在当时没有机械化挖机的四百多年前可是个大工程。
“怒爹”是个大文人。谈县令振兴文化,教化风俗,卓有成效。在他上任的第三年,即万历十六年戊子冬十一月上旬,由他亲自主编的八卷本《岚县志》付梓。该志共分地理沿革、城市建制、四境三川、田赋户口、官师通考、人物通考、文献今传、土风杂记一共八卷,每卷前有小序,共两万余字。谈县令挥毫泼墨亲自撰写序文,豪情满怀洋洋洒洒先写了修志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次写了面对典籍缺失自己如何在公暇采风,“涉绿津,陟桃丘,抚铜鼓,瞰瀑布”在访古探幽的同时,看到岚地土宜天时百物行治,这么一块好地方却因战乱和灾荒致使政教荒率废弃,百姓过度靡耗,风俗浇漓不再淳厚。此时此刻,风雅与才华兼美的胸襟,济世与建功齐驱的抱负,如同大浪拍岸激流澎湃,谈县令发誓一定要有所作为,建设一个春和景明的新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