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一进了南曹村的新牌楼,把车窗拉下来,就闻到那刚出笼的新鲜豆腐的清香味儿了,喉咙里已经伸出了手,真的想抓一小块豆腐,放在嘴里解解馋,嫩嫩的,软软的,凉凉的,香香的,豆腐已经从喉咙里下肚了,嘴里那含有丝丝缕缕黄豆味的淡淡清香,还久久没有散去……
你别看见南曹村的这牌楼高大威武、庄重典雅,富有现代气息,其实,南曹村是个古村。它地处曹溪河东岸。自古就是军屯之地。战国时期,吴起就屯梧桐屯兵了。邻村吴屯、前后营、仁坊都是吴起的营房,这里水源丰沛,是吴起饲养战马的粮草之地。马槽的“槽”即“曹”也,又因村子依傍着曹溪河,故名“曹村”。1981年地名普查,为避与高阳镇的曹村同名,所以才那个叫西曹村,这个叫东曹村。
很早以前,周边村社的人们都知道,“梧桐的山药尉屯的蒜,南曹村的豆腐不用说”。不用说,就是好。豆腐是南曹村的特产,而且是家家做豆腐,就是因为这里的水资源好。不仅地下水资源丰沛,而且水质优良。1958年的时候,村民们一连在村里打了十一口自流井,井水自流不息。可是这里低处孝义东部低凹之地,夏季一下大雨,山洪一来,村庄一片汪洋,房屋倒塌。后来,好多村民择地建房,形式新村。1961年为除水患,村民们填废水井,新村旧村又连成一片,仍以南曹村称之。
先去“九州香豆腐非遗文化园”里看看。一进院子,就是一个巨型的老算盘屹立在你的眼前。大算盘后面,宽敞的院子里有好几个古老的石磨、石碾、石槽,朴拙笨重,挂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纹痕。一下子就使你的心回到了遥远的农耕时代。走进农耕博物馆,你也仿佛一个农民,身浸其境,耕地,下种,锄地,收秋,捡豆,泡豆,磨豆,出豆浆,点卤,出豆腐,挑上担子沿街吆喝着卖豆腐,亲身经历“豆腐之乡”清末民初做豆腐的历史记忆。主人告诉你,从唐宋时期,南曹村人就做上豆腐了,到清末民初,全村人就十有八九做豆腐了。博物馆里有一个那时候的村景微缩复原,只要屋顶上插着小红旗的,就是做豆腐的,那小红旗几乎遍布全村的房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在这里,你体验了南曹村传统手工作坊的古式做豆腐工艺流程,再参观现代工业化时代大型豆腐生产的流水线作业。热气蒸腾里,你能感受到时代变迁里传统文化的悠悠古韵,感觉到大时代对你心灵深处的的冲刷与洗涤。
出了“九州香”,走二三十步,就是“华一宝”。“华一宝”里有“南曹村传统豆腐体验馆”。我们进去的时候,正有两三个教师带着四五十个孩子在自己做豆腐。孩子们一个个花骨朵儿清鲜,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小手摇着粗笨的石磨,看见石磨下流出白白的的豆浆,挺起鼻子闻一闻,别样的清香,不由地尖叫着感叹,真香啊!“工业+旅游”的新体验方成,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可以亲自磨豆腐,点卤做豆腐,做下豆腐吃不了,可以“兜着走”,拿回家里,细细地吃。这里有豆腐制作体验区、现代豆腐生产区、豆腐艺术装饰区、豆制品品牌博览销售区,形成了围绕大豆种植、豆类产品生产和加工、豆制品历史文化展示、旅游消费为一体的全景式文化体验。日接待能力在1000人以上,“问石苑,乡愁馆,现代化生产车间,福黎馆,豆腐加工体验场”,五个大的功能区,越来越成为吸引孝义内外的青少年研学的好去处。
现在,南曹村又把“豆腐村”的“老产业”做出了新花样。他们通过整合全村现有的资源,投资三千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豆制品生产产业园”,把全村分布在各个家庭的一百多家豆腐小作坊集中到了产业园,依托村里两家豆制品龙头企业带动,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在传承中不断把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庞大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流水线作业在不停地运转着,穿着洁白工作服的农民产业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从捡豆、洗豆、浸到腐浆、过滤、煮浆、卤点、加油、凝固、成型,都是标准化生产,大豆清杂机筛选大豆,真空吸豆机提升大豆,大豆小车分配大豆,浸泡桶定时定量浸泡大豆,磨浆机磨浆,离心机三次离心,烧浆桶恒温烧浆,点卤缸准确点卤,最后用连续压机压榨,豆腐成型,一块一块“洁白如雪、肉嫩细腻、味道醇香、柔韧不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豆腐,不急不慢,徐徐不断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太好了!太美了!
在产业园上班的青年女工人对我们说:俺家做豆腐已经四十多年了,过去就是靠小作坊生产,卫生条件经常被质检部门检查说不达标,就靠自行车带上走村过街吆喝着销售,时多时少,根本不稳定,做得多了,当天卖不出去就馊了,所以一着急就赔了。搬进产业园后多好啊!一切后顾之忧都没有了,不仅能实现工厂化、机械化生产,而且能让老手艺传承下去,收入也很可观,我们到了外面也能抬得起头来,比起过去可有自豪感了。
产业园的负责人是一个高个子青年后生,说:以前都是小作坊的生产方式,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这样把做豆腐的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就是思思谋谋要做出南曹村的好豆腐,不能坏了咱“豆腐村”的好名声。尽管是机械化生产,但必须是标准化,咱南曹村的豆腐技艺传承千年,就是那几招:水必须好,含有人体所需的24种微量元素,这不细说了;豆子要选好的,颗粒大的,籽粒饱满的;豆子浸泡要掌握好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要适时;豆浆要磨得细;点豆腐要准确掌握卤水的量,多了硬,少了软,要适量;加热时火候也要标准化,不能忽热忽温。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南曹村“豆腐村”生产的“三绝豆腐”,一绝是细腻香嫩,口感绵软;二绝是质地柔韧,锅炒不烂;三绝是轻盈活泼,手托有感。决不能因为现代化生产,生产出来的不是南曹村传统的豆腐,成了大路货,那可就把南曹村“豆腐村”的名声坏了。
看了一上午做豆腐了,听了一上午聊豆腐了,中午了,应该是好好地、细细地品尝这南曹村的好豆腐了。好,走!坐上车到南曹村新开的“孝义豆腐宴”里美美跌一顿。一会儿就到了。远远的就看见,三层楼,青砖白缝,水一色清亮,红色装饰框架,顶檐下挂着红色灯笼,喜气吉祥。进去,环境典雅大气,舒适幽静。包间里刚一落座,高挑清瘦的服务员于持点菜机过来点菜。话音刚落,喝了一杯清清热热的绿茶,各种用豆腐做的菜就上来了。先是凉菜,凉拌豆腐、小葱拌豆腐皮、豆腐香干、韭菜花醮豆腐脑;然后是热菜,油榨豆腐盒、麻辣豆腐、酱油豆腐、虾酱豆腐、家常豆腐、铁板豆腐、拔丝豆腐、韭菜炒豆腐、一品豆腐、朱砂豆腐、杏仁豆腐;再是汤菜,豆腐八珍汤、豆腐丸子汤,还有高级的吃法,豆腐罗汉、三美豆腐、烧豆腐等等。各色各样,满满当当,色香味美,热气腾腾。真是让人馋涎欲滴,胃口大开呀!甚也不用说了,甚也顾不上说了,赶紧动筷子先吃上几口再说。美就是美啊!你看那虾酱豆腐,鲜嫩的豆腐和高温中的虾酱实现了适当火候的美妙结合,细细的、小小的虾酱泡泡把白白的豆腐衬托得更加软嫩,似乎还发出了咝咝咝的冒气声音。再看那酱油豆腐,洁白鲜嫩的豆腐和那绿的葱、红的辣椒在火的热吻中,结合得最美妙动人的时刻,淋撒点点滴滴的几点棕色酱油,真的是楚楚动人,让人怜爱不已。舍不得吃,又想吃,就在这重重矛盾心理中不由地吃上一口,真的是美啊哟,只有天上仙界才能吃到佳肴美味啊!
不想走了,真的不想走了。好!不想走了,晚上到“福黎古镇·南曹村豆腐文化美食节”里逛一逛。夜幕刚刚降临,南曹村的主街道上就灯火阑珊,红色的灯笼高高挂,一排又一排,一行又一行。音乐声、歌舞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穿梭在一排又一排的摊位其间,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鱼贯其中,不息不止,已经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了。各色各样的摊位整齐划一却又丰富多彩,炒碗团、热冰粉、麻辣烫、羊肉串、烧烤排骨、担担面、干热面、臊子面、特色凉皮、凉调粉皮、芥末凉粉,要甚有甚,随便吃,舌尖美味,香气四溢。冰啤温啤健力宝,沙棘梨汁核桃露,随便喝。吃饱了,喝足了,还嫌不过瘾,上台去,拿过话筒唱,甩开身子舞,吼几声,嘣几下,摇滚音乐中扭一扭,热烈高亢,跳蹦舞扭,激情奔放,众人鼓掌。
看着这一切,望着这阵势,心中鼓荡澎湃,热情似火,真的不想走了,真的是难忘今宵,难忘孝义梧桐的“豆腐村”南曹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