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肩负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塑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以应对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软实力。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既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逻辑、实践困境、融合路径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的深度协同。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姓“党”为“公”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必须与党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企业文化则通过价值观引导、行为规范塑造,将党的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者的融合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技术、资本竞争转向文化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员工共识、激发创新活力,而思想政治工作则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建设,为企业文化注入红色基因。
(三)化解改革发展矛盾的现实需求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员工利益格局调整、市场化机制引入等带来的思想波动,亟须通过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的协同作用来疏导。企业文化以柔性管理增强员工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以刚性原则明确改革方向,二者的融合能够实现“硬约束”与“软引导”的平衡,为改革营造稳定环境。
二、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困境
(一)理念认知存在偏差
部分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等同于政治学习,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导致两者被割裂为“两张皮”。例如,国有煤矿企业在开展主题教育时仅强调文件传达,未能将其与企业“绿色发展”文化相结合,员工参与度低,效果流于形式。
(二)内容载体缺乏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会议、报告等单向灌输方式,而企业文化活动则偏向娱乐化,难以形成价值共鸣。国有企业虽设立“党建文化墙”,但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年轻员工关注度不足,未能发挥文化凝聚作用。
(三)制度机制衔接不足
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多侧重“学习次数”“台账记录”,而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模糊,导致融合缺乏制度保障。山西焦煤集团尝试将“工匠精神”融入党员教育,但因缺乏激励机制,员工践行文化的主动性不足。
三、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价值引领层面的融合建构
1、构建“三位一体”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精神、行业特质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系统。例如,国有煤矿企业可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还可强化“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
2、创新话语转换机制:将政治话语转化为文化符号,通过企业司训、文化标识、仪式活动等载体,使抽象的政治原则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存在。建立政治要求与企业文化的“转译”机制,实现价值理念的通俗化表达。
(二)制度保障层面的融合设计
1、完善双向嵌入机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同时把文化培育指标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党政联席决策制度,确保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体现政治导向。
2、构建动态评估体系:设立融合度评价指标,包括政治方向正确性、员工认同度、文化传播效能等维度。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分析文化传播效果,建立定期诊断改进机制。
(三)载体创新层面的融合实践
1、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利用VR/AR技术建设虚拟展馆,将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为文化体验项目。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内容的碎片化传播。建设文化主题园区,将思想政治政治元素融入景观设计。
2、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创作反映企业奋斗历程的文艺作品,开发具有政治内涵的文化衍生品。建立“工匠讲堂”“劳模工作室”等实践平台,通过榜样示范促进价值内化。
(四)队伍建设层面的融合支撑
1、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实施“双培工程”,建立“双向赋能”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既懂专业又善思政的复合型人才,配套建立轮岗实训、导师带徒制度;同步将思政干部培养成具有文化战略视野的管理专家,完善文化管理知识培训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党建与文化融合联席会议、组建联合项目组等方式,促进企业党务部门与文化建设部门在人才共育、活动共办、阵地共建等方面的常态化交流,配套实施融合成效考核激励机制。
2、构建能力提升体系:开发融合创新专题培训课程,建立实践案例共享平台。设立融合创新研究课题,鼓励理论工作者与实践部门联合攻关。建立专家智库,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四、构建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明确党委在文化建设中的“把方向、管大局”职责。国有企业党委成立企业文化委员会,由党委书记牵头制定《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定期评估实施效果,确保融合工作有目标、有步骤推进。
(二)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培养既懂党建又熟悉文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有煤矿企业党委设立“党建文化专员”岗位,通过选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和品牌传播经验的员工担任,组织“党建+文化”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构建动态评估反馈体系
建立融合效果的多维度评价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文化品牌影响力、生产经营绩效等。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开展“思想政治与文化融合指数”测评,根据结果调整工作重点,形成“计划—执行—评估—改进”闭环。
五、结语
推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创新、机制突破和实践探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融合载体、完善制度保障,能够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应勇担使命,以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范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