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多重使命。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环境的复杂化以及职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传统的工作模式在组织动员、思想引领、价值凝聚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亟需通过系统性创新增强基层党建的引领力、渗透力和生命力。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本质上是党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治理深度融合的过程,需要从理念革新、方法迭代、机制重构、生态培育四个维度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体系。
一、理念革新:构建基层党建新思维
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首先源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市场化、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突破传统“事务性管理”的思维定式,向“战略性引领”转型升级。
(一)从“管理思维”向“治理思维”转变
基层党建需跳出单纯的组织生活管理和党员教育范畴,将其定位为企业治理体系的核心环节。通过将党的领导嵌入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构建“党建+”治理模式,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例如,在重大决策中建立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在项目管理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将党建目标与企业发展指标同步量化考核,实现党建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双螺旋”协同。
(二)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演进
改变传统“上传下达”的线性工作模式,建立基于员工需求的动态响应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党员思想动态,通过民主恳谈会、线上意见箱等方式构建双向沟通渠道,使党建工作既传递党的声音,又反映国企基层诉求,形成“需求感知-政策供给-效果反馈”的闭环系统。
(三)从“局部突破”到“系统思维”升级
将基层党建置于企业整体战略中统筹谋划,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党建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衔接、党建资源与业务资源整合、党建考核与绩效考评联动,形成“思想引领-组织保障-文化驱动-价值创造”的全链条协同机制。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探索党组织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差异化作用路径,确保党建体系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动态适配。
二、方法迭代:打造智慧党建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新机遇。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党建工作,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提升工作效能、增强时代感召力。
(一)构建智慧党建平台
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集学习教育、组织管理、服务互动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建立党员电子档案库实现精准画像,开发在线学习系统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红色教育基地场景,使理论学习更具沉浸感。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员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指标,动态优化党建工作策略。
(二)创新组织生活方式
针对新生代党员特点,设计“微党课”“云端主题党日”等新型活动载体。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在线知识竞赛、红色剧本杀等增强互动性。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组织生活模式,解决流动党员、外派党员的组织覆盖难题,确保党内生活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吸引力。
(三)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将党建工作嵌入企业价值链关键环节,探索“党建+科技创新”“党建+安全生产”等实践路径。在科研攻关团队中设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坚队等形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在车间班组推行“党员安全责任区”,建立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的党建联动机制,实现政治引领与价值创造的有机统一。
三、机制重构:健全长效化保障体系
(一)完善责任传导机制
建立“三级责任清单”,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具体内容。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的动态跟踪机制。探索建立党建责任追溯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实施分级问责。
(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双培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轮岗交流制度,培养既懂党建又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带教”的培养体系,通过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党务干部的专业能力。
(三)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四维评价模型”,从政治建设、组织效能、队伍素质、作用发挥四个维度设置考核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定量分析+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党建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薪酬分配、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四、生态培育:营造浸润式文化环境
(一)塑造精神标识体系
深入挖掘企业历史中的红色基因,提炼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符号。通过建设企业党建文化展厅、编纂红色故事集、创作主题文艺作品等方式,将党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员工易于接受的文化载体。例如,将“工匠精神”与党员先进性要求相结合,打造“红色工匠”文化品牌。
(二)构建情感联结网络
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关怀制度,在入党纪念日发送电子贺卡、组织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行动,通过思想交流、技能传授、困难帮扶等形式,构建党内互助支持系统。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将党性锻炼与社会责任履行有机结合。
(三)培育价值共同体意识
将企业愿景与国家战略、员工成长深度融合,构建“个人-企业-国家”三位一体的价值认同体系。通过开展“国企改革大家谈”“我与企业发展”等主题讨论,引导员工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国企改革发展大局。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团队进行表彰,营造崇尚实干、争当先锋的文化氛围。
五、结语
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念革新打破思维桎梏,借助技术赋能提升工作效能,依托制度建构筑牢保障基础,最终在文化浸润中实现价值升华,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创新体系。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强基的辩证统一。未来,需要持续深化对党建工作规律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党建新范式,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