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带共青团建设的创新路径

□ 杨 洋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石,承担着引领高质量发展、践行国家战略部署的核心职责。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青年工作重要载体,其组织效能直接关乎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成效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动能。针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诉求分层化的显著趋势,国有企业亟须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系统构建党团组织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优化青年成长生态,从而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深化与青年群体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发展势能。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建设是党团协同发展的灵魂工程。国有企业党组织需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引领体系:首先,建立理论共学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团教育核心内容,通过党组织书记讲团课、党员先锋结对团员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其次,打造价值共鸣平台,针对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时代之问·青春作答”主题研讨,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构建实践共融载体,组织青年参与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情感认同。

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开辟新兴场域。构建“智慧团建”云平台,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再现党史重大场景,研发“理论学习积分银行”系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可量化成长指标。构建青年思想动态大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舆情监测机制实时追踪认知变化趋势,实施精准化教育引导策略。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线上研修平台,系统集成课程资源库、名师直播讲堂、在线测评模块等数字化学习要素,形成闭环式培养体系。

二、创新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组织体系创新是提升战斗效能的核心路径。实施“党团组织双覆盖”系统工程,在生产企业作业单元等关键领域实现党团组织同步建制。开展“星级团支部”标准化创建,构建包含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的三维评价体系,将“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落实成效纳入党委巡察专项内容。

干部队伍培养体系亟待突破传统模式的框架束缚。建议构建“政治+业务”双轨导师制,为团干部配备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双重指导,同步实施“墩苗计划”专项工程,推行骨干干部生产经营一线轮岗历练机制。在选人用人机制方面,应建立“揭榜挂帅”动态竞聘机制,完善阶梯式青年人才储备数据库建设。重点构建由政治素养、群众工作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构成的三维胜任力评估模型,形成可量化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人才选拔培养的精准化与科学化。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协同效能

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需要机制创新。建立党团联席会议制度,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实行重大事项“双汇报”机制。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将青年创新创效、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转化为具体项目,由党组织统筹资源支持。建立考核评价联动体系,将团建考核权重纳入党建考核指标,实行“双达标”验收制度。

数字化转型为机制创新提供新动能。开发党团共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组织生活线上记录、工作进度实时追踪、考核数据自动生成。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青年成长档案,完整记录政治表现、业务成绩、社会贡献等信息。构建智慧决策系统,通过数据建模预测青年发展需求,自动生成工作建议方案。

四、丰富实践载体,激发青春活力

品牌活动创建需要与时俱进。打造“青字号”工程升级版,在传统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基础上,培育青年创新工作室、数字工匠训练营等新载体。实施“青春建功”行动计划,围绕科技创新、企业改革等战略设置专项攻坚任务。创建“青年发展型社区”,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构建学习交流、创新创业、生活服务综合平台。

新媒体矩阵建设要把握青年特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开发青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产品,建立正能量传播激励机制。打造虚拟现实融合的“元宇宙团课”,运用数字分身技术开展跨地域主题团日活动。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培育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五、深化人才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职业发展通道需要系统化设计。构建“双通道”晋升体系,设置管理序列和专业序列并行的成长路径。建立“青年人才库”,实施“菁英计划”定制培养方案。推行“职业生涯导航”制度,由党组织牵头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创新激励机制,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管理创新奖等专项荣誉。

实践锻炼平台要对接企业发展战略。创建“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机制,鼓励青年牵头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选派青年参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青年培养工程”,通过技能培训、专题研修项目历练培养复合型人才。

六、健全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

制度体系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制定《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青年职工人数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将团组织负责人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意识形态责任制。

监督评估体系需要科学化设计。建立“三位一体”评价模型,综合党组织考核、青年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结果。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创新项目进行事前论证、过程跟踪、效果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回头看”,及时优化工作流程。

七、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国有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创新为基础,以机制变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党团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新生态。通过系统化设计、数字化赋能、品牌化运作,真正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引领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组织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镇城底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