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国有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 朱 燕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职工思想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等现实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组织方式、传播途径、内容供给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如何通过系统性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国有企业工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念革新、方法创新、机制优化三个维度,探讨国有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理念革新,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认知框架

(一)从“灌输式教育”向“价值引领”转型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常采用单向度的理论灌输方式,在信息获取渠道高度开放的今天,这种模式难以满足职工对思想交流的深层次需求。创新工作理念需要建立“价值共同体”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通过提炼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内核,形成职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坐标系。例如,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岗位技能提升相结合,使思想引领渗透到职业发展全过程。

(二)建立“需求导向”工作思维

新时代职工群体呈现代际差异明显、利益诉求分化的特征。95后职工更关注个人成长空间,80后职工侧重职业稳定性,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层次的职工存在差异化需求。工会组织需构建精准化需求分析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图谱,将思想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思想解惑—心理疏导—困难帮扶”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三)强化“双向互动”沟通理念

突破传统“上情下达”的单向传播模式,建立多维度沟通平台。通过建立职工代表定期对话机制、线上意见反馈系统、管理层接待日等制度设计,构建双向交流渠道。重点完善职工诉求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职工意见有收集、有分析、有反馈、有落实,在互动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二、方法创新,打造立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构建“互联网+”智慧平台

数字化转型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开发专属移动应用平台,集成政策宣传、在线学习、意见征集等功能模块。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例如通过VR设备重现企业创业历程,增强历史教育的代入感。建立智能化的内容推送系统,依据职工浏览记录、岗位特征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传播。

(二)创新载体形式增强吸引力

将思想教育元素融入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发“微课堂”短视频系列,解读政策要点;组织“劳模故事会”巡回宣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说服力;创建兴趣社团实施“隐性教育”,在文体活动中渗透团队协作意识。特别要注重青年职工的话语体系转换,运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载体实现主流价值的年轻化表达。

(三)建立心理资本培育机制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构建包含心理测评、压力疏导、潜能开发的完整体系。定期开展职业心理测评,建立职工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灵工作坊”提供团体辅导,培养抗压能力和成长型思维。建立职业发展导师制度,帮助职工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将思想引导转化为可见的职业发展动能。

三、机制优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

(一)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建立党委统筹领导、工会牵头主抓、多部门联动协同的责任体系架构。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企业发展规划,与生产经营任务同步制定实施方案、同步开展过程检查、同步组织成效评估。建立由党委书记牵头,工会主席负责召集的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系统整合宣传部门的新媒体矩阵、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成长通道、生产管理部门的班组建设等资源平台。特别要深化“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拨付工会经费;建立涵盖思想引领成效、职工满意度、创新提案数量等指标的考核体系,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职业技能擂台赛等载体,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组织动员和服务能力。

(二)完善效果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化、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包含职工满意度、思想认知度、行为转化率等量化指标。开发线上评估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采用第三方评估与职工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估结果客观性。建立评估结果应用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工会经费划拨、干部晋升等挂钩,形成工作改进的持续动力。

(三)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实施工会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培养政治素养、新媒体运用、心理咨询等复合型能力。建立“双师型”导师队伍,聘请高校专家学者担任理论顾问,选拔基层优秀工作者担任实践导师。完善挂职交流制度,安排工会干部到生产一线轮岗锻炼,增强服务职工的实践能力。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创新工作方法取得实效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

四、深化创新实践的三个着力点

(一)强化政治属性与群众属性的统一

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会等方式强化政治引领,在创新实践中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善工会系统“第一议题”工作机制。同时要坚决避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保持工会组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鲜明特色。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群众联络员”的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既精准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通过“网上意见箱”等渠道常态化收集职工诉求,形成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既旗帜鲜明贯彻党的意志,又生动鲜活反映职工心声。

(二)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在创新工作方法时要守住政治原则底线,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新技术运用要注重内容安全,避免为追求形式新颖而弱化思想深度。传统有效的谈心谈话、班组学习等方式应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

(三)构建长效化创新生态

设立国企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验室,建立容错试错机制,鼓励基层工会开展创新试点。定期举办创新案例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和成果转化。将创新实践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组织氛围。

五、结语

国企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是系统工程,需要理念、方法、机制的协同变革。通过构建价值引领、技术赋能、制度保障的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效能。未来工作中,应持续跟踪职工思想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创新策略,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凝聚职工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引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有企业工会要勇担使命,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