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国有企业既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也迎来创新发展的机遇。基层党建作为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系统性思维、创新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推进工作升级。本文从政治引领、组织创新、制度保障、技术赋能、队伍建设五个维度,探讨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突出政治建设核心地位,筑牢国有企业发展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企的根本政治原则。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首要任务是深化理论武装,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长效机制。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党支部专题研讨深入学、党员教育基地实践学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政治能力建设需构建多维实践平台。建立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机制,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科技创新攻关、国际化经营等任务中设置“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能力。
守好意识形态阵地需要创新工作方法。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打造企业融媒体中心,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系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把握思想脉搏,针对青年员工等群体特点开展精准化思想引导,确保职工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创新基层组织体系,激活党建引领效能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治理的关键。推行“项目党建”“网格党建”等新型组织形态,在科研团队、工程项目、海外机构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转变。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探索“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的创新实践,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
提升组织生活质量需要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开发情景党课等沉浸式教育载体。建立主题党日项目化管理机制,围绕生产经营重点任务设计“安全生产我先行”等特色活动,使组织生活成为解决问题的平台而非形式化的过场。
三、健全制度机制体系,强化党建工作保障
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需要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制定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责任清单,建立“年初部署、季度督查、年度考评”工作机制。推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将党建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刚性挂钩。
推动党建制度与企业治理体系深度耦合。将党组织建设规范纳入企业章程,细化党委前置审议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操作指引。制定覆盖战略发展、资本运作、干部管理等核心议题的审定,升级“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构建全链条的管控体系。针对二级公司实施党建入章质量提升工程,组建由纪检、法务、审计构成的专项督导组,建立“三查三核”机制:查章程修订流程核规范性、查党委决策路径核严谨性、查制度落地台账核时效性,及时纠正执行偏差问题。创新实施“双向培育”工程,将技术能手发展为预备党员,选派党务骨干到创新业务单元担任治理专员,实现党组织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无缝衔接,让“红色引擎”持续赋能企业现代化治理。
四、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党建新模式
建设党建信息化平台需打破数据壁垒。整合现有的大数据资源,构建集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考核评价于一体的智慧党建云平台。开发移动端应用,实现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会议签到等业务线上办理,使党建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够提升决策科学性。建立党员行为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参加组织生活频次、学习时长、建言献策数量等指标,自动生成党组织活力指数。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职工论坛、内部邮件等文本数据,实时感知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培育专业骨干力量
优化干部选拔机制需要拓宽来源渠道。实施“双培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党务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设置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等考评维度。推行专职党务干部与经营管理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专业能力提升要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建立三级党校培训网络,开发党建实务、群众工作、新媒体应用等课程模块。组织党务干部到先进企业对标学习,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能够激发队伍活力。设立党务干部专项津贴,建立职级晋升双通道。开展“最美党务工作者”评选,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创新实践,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
六、结语
新时代国企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政治建设铸魂,以组织创新强基,以制度建设固本,以技术赋能提质,以队伍建设聚力。唯有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全过程,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六个力量”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未来工作中,还需持续探索党建规律,创新方式方法,使基层党建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