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多少人的价值观是受到网络的影响,又有多少人的价值观是受到火爆短视频的影响?我们无不生活在各种大大小小、有形无形的“信息茧房”之中。如何突破困境?一个很好的答案就是去阅读。
如果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这书自然读不长久,因为一旦达到目标,满足需求,获得了物质性奖励,便再也不需读书了。读书更多地是为了通晓道理,应存有质疑精神,形成批判性思维,在读书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语境等来看待问题,自身的智慧就是在学、问和悟中受到启迪,帮助人们塑造独立人格,提升自主意识。
将自身完完全全沉浸在读书中,暂时忘却外界的一切,让自己慢下来,体验心流的感觉。让自己从当前的情绪和事件中超脱出来,以第三视角全方位地审视此种情境,更有利于自己对于时局的把控和形势的分析,防止自己因当局者迷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读书能够给予人们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你不一定能在书中找到切合实用的准确方法,但兴许可以找到解答困惑的思维方式。
太多的人忙于日常生计,闲暇时间用来休息和游戏,这都是人之常情,读书也是一种选择。不要将读书这件事看得过于神圣,它不是任务,无需规定自己一个月必须读完几本书,更不用去和别人攀比读了多少,那样的想法太功利,也太容易让人放弃。可以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想起来的时候读几页,尽兴就好,读累了就好好休息,下次接着读。
读书是在观己,往外读,向内求,享受孤独的美好,享受一个人的自由,自得其乐,也得精神境界之提升。读书会让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生你想要做什么事,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书是一束光,你接近它,阅读它,思考它,也反观自己,便会逐渐成为一束光。久而久之,读的书多了,就会变成一团有能量的光球,温暖自己,照耀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