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刊

我是一名景区讲解员

□ 本报记者 刘小宇

“天下黄河是十八弯,宁夏启程是到潼关,沿黄的风景是数不完,还数我们碛口的卧虎山……”四月的碛口古镇,黄河水裹挟着春末的暖意奔流不息。在青石板路上,一位扎着马尾、手持扩音器的红裙姑娘正穿梭于明清商铺与古渡码头之间,用清亮的嗓音为游客揭开这座“活着的古镇”的千年传奇。

她是刘倩倩,碛口古镇的金牌导游,也是抖音平台“倩倩带您游碛口”系列视频的主创人。从线下讲解到云端传播,她正以多元方式守护着黄河岸边的文化根脉。刘倩倩的家族与黄河血脉相连,祖父和父亲曾是黄河船工,母亲则是古镇早期的义务讲解员。从小听着驼铃声和船工号子长大的她,对碛口的一砖一瓦都如数家珍。2013年,她成为古镇首批持证导游之一,自此开启“用脚步丈量历史”的职业生涯,截至目前,接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已达到80万人。

上午9点,刘倩倩准时出现在碛口古镇入口,精神抖擞、笑容明媚地迎接来自北京的旅游团。她身着传统服饰,笑容亲切。在黑龙庙前,她详细讲解着建筑特色与祈雨文化:“大家看这琉璃脊饰历经百年,色彩依旧鲜艳,每一片琉璃都凝聚着晋商工匠的智慧。”游客们被她生动的讲述吸引,不时的提问,她都耐心解答。漫步在明清古街,她轻抚着斑驳的砖墙说:“这些店铺曾是票号、当铺,见证着古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繁华。”讲解中,她穿插着“麒麟送子”等民间传说,让沉睡的历史在游客眼前鲜活起来。

午后阳光正好,刘倩倩开始为抖音视频拍摄做准备。在李家山村,她选好窑洞前的机位,整理发型后,对着镜头露出标志性的笑容:“Hello,大家好!我是倩倩,今天带大家探秘‘活着的古镇’李家山……”她边走边介绍窑洞建筑的“立体交融式”布局,讲解时自然切换方言与普通话:“看这窑洞的窗棂,‘万字格’寓意吉祥,是晋西民居的典型样式。”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她反复调整拍摄角度,确保窑洞光影与身后黄河尽收其中。

面对古镇旅游同质化的质疑,刘倩倩选择用新媒体破局。自2022年起,她发布的“倩倩带您游碛口”系列视频已超80条,单条最高播放量达52万。她的镜头既展现古镇的壮阔全景,也聚焦那些动人的细节:黄河古渡口纤绳勒出的深深沟痕、老茶馆师傅行云流水的盖碗茶艺、夕阳下古民居门环泛起的铜光……许多网友在她的视频下留言:“倩倩的讲解太有感染力了,一定要去碛口看看!”

“线下讲解能获得即时反馈,线上传播则能突破时空限制。”谈及初衷,刘倩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的使命就是将碛口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大众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盛宴。让天南地北的朋友都能通过我的眼睛看见古镇,让碛口的黄河文化、晋商文化由‘遥远的历史’变为‘流动的故事’。”

如今的刘倩倩已不仅是导游,她创办的旅游公司培训了二十多名专业讲解员,并撰写万字报告《关于做强做大碛口旅游产业的思考》,提出“关于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的建议”、碛口古镇5A级景区创建等建议,被纳入当地文旅发展规划。

暮色四合,刘倩倩又送走一波游客。古镇灯笼次第亮起,她的手机响起预约“五一”小长假讲解的提示音。黄河水在脚下奔涌,像极了她十年未改的热忱——这座古镇的故事,她还想讲给更多人听。年轻的生命与古老的文明,正在黄河涛声里完成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