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五一特别报道

测电笔,活扳手,磨损的工具包……商场、社区、乡村,处处都是高小军的工位——

24小时待命的“追光者”

□ 本报记者 王洋

在城市的繁华背后,总有一些人默默守护着生活的日常运转,高小军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水电维修工,他的身影穿梭于商场、社区与乡村之间,用一双巧手为大家驱散黑暗、带来便利。

4月14日,记者见到了高小军,他身着朴素的工装,肩膀上挎着那只磨旧了的维修小肩包,包身虽已褪色,却承载着他多年的维修岁月。“这小肩包跟着我很多年了,包里面放着维修水电的各种便携工具,方便得很。”高小军笑着打开包,扳手、螺丝刀、测电笔等工具样样俱全,每一件都被他擦拭得锃亮。

“我16岁就开始学修摩托车,想着学门手艺傍身。”那时候的他,青涩稚嫩,整日蹲在摩托车旁,一修就是好几个小时。“学了两三年,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腰酸背疼的,身体有点吃不消。”高小军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但生活的压力让他不敢停歇,紧接着,他又转行学电氧焊,一干又是三年多。

“电氧焊的弧光很刺眼,火花溅到皮肤上更是常有的事,可再难也得咬牙坚持。”高小军说。

后来,高小军抓住机会进入电业局当学徒,那几年的学习为他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操经验。如今,他在宏泰商场负责电力维修保养工作,商场的电路复杂,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商户营业与顾客体验,责任重大。“干我们这一行,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高小军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维修前,他都会反复检查线路、确认断电,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除了商场的本职工作,高小军还心系社区住户与周边的乡村。下班后,他常常背着工具包,奔波在各个小区楼道里,为住户换灯泡、修电闸、改线路。

“有时候晚上正吃饭呢,一个电话打来,就得赶紧过去,大家没电用可不行。”遇到村里老人家里电路出问题,高小军也从不推脱,哪怕路途偏远。“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生活中的高小军,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上高三今年准备高考,二女儿上高中,小儿子也即将升入初中,爱人在酒店打工,生活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他肩上。“累是累了点,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懂事听话,就觉得值了。”高小军说。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他对未来的期望,高小军挠挠头,质朴地说:“就希望能一直顺顺当当的,把手里的活干好,孩子们考上好大学,生活平平安安的。”

高小军的话语简单,却饱含力量。在平凡的水电维修岗位上,高小军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凡人生,照亮了他人,温暖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