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广告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路径

□ 张亚琼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特征,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廉洁治理体系。

一、构建系统的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制度体系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实现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与动态优化。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当将党的纪律建设与公司治理结构深度融合,建立“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衔接。通过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将廉洁风险防控嵌入投资决策、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在制度执行层面,需要建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形成从风险识别、预警处置到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运用企业内部循环管理方法,对廉洁风险防控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实现制度执行的可追溯、可量化、可评价。

在制度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应当探索建立“党建+合规”的协同治理模式。将党内法规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制定符合国际商业惯例的廉洁合规手册。通过建立“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约束机制,明确廉洁从业的边界和禁区。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将“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条款,建立鼓励担当作为的激励导向,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多元协同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新时代监督体系建设需要突破传统监督模式,构建多维立体的监督网络。首先,应当完善党内监督主导机制,强化纪委专责监督职能,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监督数据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在监督方式上,推广“嵌入式”监督模式,向重大项目派驻廉洁监督员,实现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

其次,应当深化“大监督”格局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监督委员会,统筹协调纪检、审计、财务、法务等监督力量。通过制定监督事项清单,明确各类监督主体的职责边界和工作流程。探索建立监督结果运用机制,将监督发现问题与企业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形成监督闭环。

在监督手段创新方面,应当推动“智慧监督”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廉洁风险预警模型,通过采集招标采购、资金支付、业务招待等关键数据,构建异常行为识别系统。开发移动监督平台,实现问题线索即时上报、在线督办、动态反馈。建立领导干部廉洁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责述廉等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智能分析。

三、培育新时代国有企业廉洁文化生态

廉洁文化培育需要实现从形式化传播向价值内化的转变。在文化载体建设方面,应当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传播矩阵。建立廉洁文化数字展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沉浸式教育场景。创作具有时代特征的廉洁文化作品,通过微电影、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增强传播感染力。在海外业务单元推广多语种廉洁文化手册,将廉洁价值理念融入跨国经营实践。

在教育模式创新上,应当构建分层分类的廉洁教育体系。针对领导干部开展“关键少数”专题教育,设置权力观教育、政商关系处理等特色课程。对重点岗位人员实施定制化廉洁培训,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廉洁教育学分制管理制度,将教育培训与职业发展相衔接。

在文化生态培育方面,应当推动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将廉洁价值理念植入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和品牌建设,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开展“廉洁家书”“家属助廉”等活动,将廉洁教育延伸至家庭单元。建立廉洁文化示范点评价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和星级评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应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实现协同发展。首要任务是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制衡体系。在董事会架构中设立廉洁治理专业委员会,建立独立董事廉洁履职监督机制。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效能,构建多维民主监督网络。通过公司章程法定化党组织在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中的治理主体地位,形成权责法定化、运行透明化、协同高效化的现代化治理架构。

次则需着力推进数字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建全业务链条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审批痕迹数据化、操作规范标准化。运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防篡改电子凭证存证系统,在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等关键领域形成全周期溯源机制。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管理系统,实现廉洁合规条款在商业合同履行环节的自动化嵌入与执行。

在治理效能提升维度,应构建廉洁治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设置政治生态评估参数,将“两个责任”落实机制、廉洁风险防控效能、信访处置规范化等核心要素纳入考核范畴,形成具有市场约束力的廉洁治理长效机制。

五、结语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本质上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国有企业的具体实践。通过制度体系的系统重构、监督格局的立体构建、文化生态的深度培育和治理能力的现代转型,能够有效破解传统监督模式存在的碎片化、滞后性等问题。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更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实践样本。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深化,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贡献廉洁力量。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